明明是小區里每天經過的一條主干道,家住化纖小區的范先生怎么都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騎行過程中遭遇“坑”害,致使兩根肋骨骨折。如今,讓范先生摔倒的坑已經修整,可好端端的路為何會出現坑,小區路面養護該由誰負責?

想靠邊停車卻摔倒
作為兼職外賣員,范先生每天出行都會路過化纖小區內南北主干道,可就在不久前,外出時范先生騎車不慎摔傷,至今仍在家中養傷,而路上冒出的“坑”,始終沒有相關部門承擔責任。
“一開始沒以為骨折,后來去醫院檢查才知道竟然骨折了。”范先生回憶,7月7日17點半左右,他突然接到訂單,于是便騎電動車由北向南沿小區主干道從化纖小區西南門外出。由于道路東側停滿了車,他只好沿道路西側行駛,其間在化纖小區幼兒園門口附近,手機提示音突然響起。
“我想看看是什么消息,就開始減速準備停靠在路邊,與此同時單手握著車把。”范先生告訴記者,在靠近路邊的過程中,車輪陷入路上一個坑中,他努力維持著平衡,結果剛從第一個坑里出來,卻又陷入了第二個坑內。“兩個坑挨著很近,深度約有七八厘米,南側那個相對北側的更深一些。這一次,沒能保持住平衡,車輛失去控制往左倒下,右車把朝上恰好頂著了我右邊身體。”
檢查結果竟是骨折
據范先生介紹,撞上車把后肋骨附近很疼,但因為還有訂單,若超時會扣錢,他就把電動車扶起來,繼續送外賣。“當時以為碰一下沒什么大礙,貼貼膏藥就好了,所以沒有去醫院檢查。”范先生說,貼完家里的膏藥后,他又到診所里買了兩盒,可右側肋骨附近的疼痛感始終未緩解,只好去醫院進行了檢查。
7月20日,范先生來到了山東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就診,“右側第九前肋骨折,輕微移位,第十肋弓皮質斷裂。醫生建議在家休養一個月。”范先生說。
路面凹陷到底該誰負責
在休養期間,范先生曾向化纖社區居委會反映。據范先生介紹,居委會聯系相關部門很快對兩處坑進行了修整。
7月30日,在化纖小區內西南門附近的南北道路上,記者發現,兩處坑確實進行了修整且痕跡明顯。此前的坑是水表井蓋與路面形成的凹陷。
范先生回憶,該路曾在2017年整修過。“當時我操作手機有一定責任,但路面的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誰負責管理小區路面,應該有個說法。”范先生說。
各方說法>>
小區居委會:可能是車輛軋下去的
對于范先生的遭遇,化纖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道路之前整修過,由水泥路變成柏油路,可能是來往車輛把井蓋軋下去了,變成一個凹形。在范先生向居委會反映情況后,居委會馬上聯系了濟南水務集團,當天下午水務方面工作人員就對井蓋進行了修整。
濟南水務:鑒定結果沒有責任
針對居委會的說法,濟南水務工作人員表示,接到居委會電話后,當天就派搶修隊到現場對井蓋進行了修整,事后也聯系到當事人溝通。
在此期間,濟南水務找來了保險公司進行勘察理賠程序,經第三方鑒定后,現場井蓋是關閉的且未有缺損,因此濟南水務沒有責任。
“是之前道路施工過程中,未告知我們需要提升井蓋,道路施工方為歷城市政部門。”該工作人員說。
道路施工方:街道辦負責養護
歷城區交通局道路施工方告訴記者,化纖小區內南北主干道于2017年鋪設柏油,當時確實未通知水務等進行井蓋提升,但修路期間施工人員自行將井蓋提升且與路面持平,否則無法完成道路綜合驗收。歷城區交通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小區內南北主干道屬于街巷道路,歸街道辦負責養護。
東風街道辦:核實后予以回復
7月31日下午,東風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告知記者,進行核實后予以回復。但截至7月31日19點30分,東風街道辦事處未給予任何回復。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