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寧9月11日訊 山東《“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新建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工業企業要入園區。按照規定,棗莊的幾位投資人將生產醫藥原料的項目落戶濟寧市金鄉縣食品工業園。他們辦完營業執照,在發改部門立項,先期的280多萬元土地購置款也打進了轄區管委會的對公賬戶。可是開工建設時,卻碰到了難題。

  坐落在金鄉縣的濟寧市食品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濟寧市唯一的食品園區,也是目前全部規劃面積最大的專業化食品工業園區,為了加快發展金鄉縣開展招商引資,張先生合伙人手里的粗品肝素鈉加工生產項目引起了金鄉縣招商局的關注。

  投資人張先生介紹:“2018年的年底金鄉縣的招商引資局把我們招過去了,想在濟寧食品工業園區做一個肝素鈉大生產項目。”

  經過洽談雙方初步達成了投資意向,2019年2月在濟寧市食品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召開了這一項目的評審會議。

  張先生說:“把所有的部門,招商、園區、環保、土地各個部門,全部召集在這個園區,開一個評審會議。”

  評審會議順利通過,張先生跟合伙人交了284萬余元的土地購置款,拿到了園區的一塊土地,并注冊了金鄉縣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生態環境部的要求,新建工業企業涉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應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以及產業園區規劃環評等要求,合理布局。也就是說,企業應當在園區規劃環評的基礎上辦理自己的環評手續。可是張先生和委托的環評公司發現,這片園區的環評手續有問題。

  第三方環評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土地利用規劃的現狀圖和衛星拍的圖,圈起來的評價范圍不一致。”

  張先生解釋說,園區規劃環評中,文字描述西側為汶金線,但衛星圖確定的規劃環評范圍卻縮小了,并沒有到達汶金線,也就是說,規劃環評的范圍出現了偏差,而張先生等人投資的項目落戶地塊,恰好在這一偏差片區。

  投資人辛先生說:“環保手續沒有的話,誰也不敢去動。”

  發現問題之后,幾位投資人先后向濟寧市生態環境局金鄉縣分局、濟寧市食品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求助,希望能理清環評的確切范圍。

  在濟寧市生態環境局金鄉分局,工作人員說:“規劃環評是規劃的整個工業園區,如果你不在工業園區里邊,那你肯定不屬于這里,你做了報告書也不好審批。”

  在濟寧市食品工業園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也有可能有一部分手續沒有很完善,等等一些情況也有可能存在,但是具體你說的,我還不是很清楚。”

  最終,濟寧市食品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并沒有給出明確答復,為了穩妥起見,張先生等人決定終止投資,可是284萬的土地購置款卻一直沒有退回來。

  辛先生說:“得有二三十、三四十趟,差不多。有時候去了在那等他,我一等等好幾天,見不到面。”

  隨后,記者跟隨張先生來到了濟寧市食品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承諾,將在十月底前退回土地購置款,但只有本金,不包含利息和企業的損失。

  對于10萬元環評的錢誰來出,管委會工作人員答復:“我只能說,你們交到管委會的保證金,我們會全額的盡快返還給你,10月底之前吧。”

  (閃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