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輝
深圳保稅區-香港“貨物兜圈”制造虛假貿易,從而導致熱錢跨境套利現象(詳見本報5月14日12版報道《套利的秘密 虛假貿易套利三大模型拆解》),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本報記者獲悉,深圳銀監局已于近日向深圳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下發《深圳銀監局關于對保稅區企業相關進出口貿易融資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下稱《通知》),警示“貨物空轉”式的貿易融資套利活動,并要求銀行防范風險。
《通知》指出,2013年一季度,深圳市進出口貿易出現異常增長,主要原因是福田、沙頭角兩個保稅區部分從事黃金(1374.80,-12.10,-0.87%)、高新電子等高價值產品進出口的外貿企業通過同一貨物在深港之間反復進出的“貨物空轉”方式,虛構進出口貿易。
“福田保稅區主要以集成電路等電子產品為主進行‘兜圈’, 集成電路體積小,價值又高,可以節省運輸成本;沙頭角(保稅區)主要做黃金。”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福田保稅區從事上述“貨物空轉”業務人士向本報記者稱。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2月,我國累計出口集成電路182.77億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6.3%,累計出口金額達138.84億美元,同比增長212.1%。其中,2013年1月份,深圳集成電路出口額為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倍。1~2月份,深圳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1.5%。
本報此前報道,“貨物空轉”引入熱錢后通過銀行理財產品進行套利的現象也得到了深圳銀監局證實。《通知》指出,該類企業一般以銀行的理財產品作為質押擔保辦理進出口貿易融資,利用深港匯差、利差進行套利活動。深圳銀監局認為,上述做法嚴重擾亂了國家宏觀經濟秩序,違背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隱患。并要求各銀行務必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風險監控與防范工作。
《通知》要求銀行從三個方面防范風險:加強客戶準入管理,嚴格做好各環節盡職調查,充分了解客戶背景及信用狀況,杜絕不良客戶入場;加強貿易真實性審查,嚴格審核合同、報關單、發票等單據,充分了解基礎情況,確保貿易背景真實;審慎開展理財產品質押辦理進出口表內外貿易融資業務,嚴控理財業務與進出口業務之間的風險傳遞。
據本報記者了解,深圳保稅區“貨物空轉”已經出現多年,2012年7月-8月前后業務量急劇增加。今年一季度外貿數據異常后,海關總署、外管局等部門成立專門調查組并下發相關限制通知后,4月底“貨物空轉”業務已急劇下降。“又回到一年前了。以前做多少,指標都是從銀行出來的,現在銀行已經沒有額度了。”上述從事“貨物空轉”人士稱。
深圳某股份制銀行國際業務部人士則表示,銀行做這些業務也是因為有利可圖,監管叫停之后,銀行肯定會按照要求執行。加強業務規范,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