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條“待用快餐”的微博被廣泛轉載,這種以就餐時預付一兩份飯錢,留給流浪漢、低保戶等困難人群“待用”的公益模式,已有北京、重慶、鄭州、蘭州、蘇州等地十多家餐廳加入。不少網友問,廣州何時能有“待用快餐”?一些網友認為,這種慈善方式考驗商家和市民誠信,是否能成功推廣成疑。
其實,廣州早有這樣低調做慈善的餐廳,海珠區建基路老字號粉面店,2004年開始請孤寡老人免費吃面;南田路素食店去年底開始為貧困人士派送饅頭;啟智服務隊亦策劃過給流浪者送免費午餐的計劃。不過,南都記者回訪本地這幾個愛心行動發現,廣州版“待用快餐”開展并不順利,餐飲業老板嘆好事“唔易做”。
困惑1
免費饅頭 誰是有需要的人?
“本店每天早上8:15開始為孤寡老人、貧困朋友免費派送素饅頭,每天派送200份或以上。”南田路公交車總站附近,一間素食店外張貼醒目告示,這間素食店自去年底開始為貧困人士派送素饅頭,至今已經四個多月。
然而,派饅頭行動未盡如人意。最初派送饅頭時間安排在中午11點,還沒到點餐廳門口就排滿幾百號人,嘈雜隊伍排到隔壁商家門口,引發投訴。由于是臨街鋪面,有時隊伍排到馬路上,餐飲店還需派員工維持秩序。讓餐廳頭痛的遠不止這些,為照顧領取食物者尊嚴,起初素食店不要求領的人出示相關貧困證件,只寫明“派給有需要的人”,導致附近接送孩子上學的中年阿姨也加入領饅頭隊伍。有眼尖街坊告訴店員,“這個人有錢過你老板,你還給她領饅頭?”更有衣著光鮮年輕男子前來領取,店員解釋這是派給有需要的人,對方答“我是有需要啊,我沒吃早餐嘛”,讓店家哭笑不得。一到冬天,有人為了多領一份,排完一輪還會戴帽圍巾喬裝重新排隊,想多領一份。
“本來我們老板做這個善事,是一次中秋節探訪轄內孤寡老人,發現他們經濟窘迫,希望能力所及盡份善心。”素食店李經理說,老板本意是希望領的人懷一份感恩的心,把行善傳遞下去,沒想到卻滋生了部分人的貪婪,排隊借用洗手間時更是把紙巾都圈起帶走。
李經理表示,自從把派送時間由11點改到8點,老板每天要更早去工廠運做好的饅頭,出現多次領取現象,老板不僅沒有停止免費派送饅頭,因著街坊需要,增加應節食物派送,如端午送饅頭基礎上加一只粽子,元宵節加一碗湯圓。卻有人提出“要是過年派個利是就更好了,”讓人覺得善事要做好太難了。
困惑2
免費午餐 流浪者不愿意來領
廣州公益組織啟智服務隊去年8月醞釀啟動“流浪者免費午餐”的公益項目,由志愿者走訪流浪者,在微博上發布他們的故事;市民網上認購“免費午餐”;聯系流浪者較集中的地帶,找愿意合作的自助快餐店,制作餐券發放給流浪者;流浪者憑借餐券到自助餐飲店免費領取一份午餐。
但志愿者走訪卻發現,大多數流浪者都不愿意接受免費午餐,有的流浪者不愿接受“嗟來之食”,有流浪者這樣說:“要跟其他人一起去領飯。(自己)太臟了,影響人家生意。”還有的則害怕面對異樣的目光,不希望打擾別人也不希望被別人打擾。
由于多數流浪者婉謝,午餐量需求較少,加之執行項目的大學生開始為找工作而忙碌等原因,“流浪者免費午餐項目”就這樣擱淺。
小調查
餐飲行業有各種憂慮
“待用快餐”在北京、重慶、鄭州、蘭州、蘇州等地已有十多家餐廳加入,有網友希望廣州也能有支持“待用快餐”的商家出現,南都記者走訪多間餐飲店咨詢,發現商家對“待用快餐”普遍有顧慮。
“派個饅頭就已經亂成這樣,讓大家來領快餐,場面難以想像。”免費派送饅頭的素食店李經理表示,假如讓流浪者進內就餐,或多或少會破壞到餐廳環境,用餐時間登記愛心人士提供的“待用快餐”,餐廳方面人手也不夠。
老字號粉面店老板蔡松合一直免費為轄內孤寡老人提供面食,但一聽到“待用快餐”他連擺手。“不行,這個顧客給錢請人吃,錢進了商家口袋就說不清楚了。”他說,假如沒人監管,很容易遭人質疑。
南都記者隨后走訪海珠區素社街、大江苑等一帶較多弱勢群體的餐飲店,提出能否推行“待用快餐”行動,餐飲店工作人員多表示不太愿意,稱讓流浪人士進店就餐,擔心影響生意。
10位貧困媽媽 均愿領“待用快餐”
如果有餐廳提供“待用快餐”,貧困街坊愿不愿意去領取?南都記者隨機訪問了十戶南都社區互助節幫助過的貧困街坊。受訪的媽媽均表示愿意接受。
靠做家政支撐全家的單親媽媽張姐,每月工資僅1000多元,兒子準備上大學,每天炒什么菜是她最頭痛的事,兒子基本沒肉吃。她表示,如果在芳村家附近有這樣的“待用快餐”點,自己愿意去領取,假如地點遠但不限領取時間,自己也愿意蹬單車去領,“這樣就可以慳番一餐。”
聲音
白領小嵩:我支持這種行動,但大家就算買了待用,誰會來吃?來吃的人,能否在店里吃?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不是單純加入就好了,不然白白浪費這樣好的理念。
X小姐:更多的不是政府機關的監管,而是實施者的行為目的和良心。個人覺得慈善不分貧富,也沒有什么流行不流行,更多是一種持之以恒的堅持。
名詞解釋·待用快餐
4月12日,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陳里的實名認證微博“陳里”發起“待用快餐”公益活動,主旨是希望前去快餐店就餐的人多買下一兩份快餐寄存在店里,留給流浪漢、低保戶等困難人群,由店家發給詢問“待用快餐”的人。目前已有北京、重慶、鄭州、蘭州、蘇州等地十多家餐廳加入。“待用快餐”的概念源自歐洲流行的“待用咖啡”。有網友考證,“待用咖啡”最初起源是“為了分享幸福,跟窮人沒多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