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國際古跡遺址日,今年的主題為“教育的遺產”。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青島,古老的學堂和眾多的名人故居這些教育遺產,一直在城市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來因為開發等諸多方面原因,名人故居被破壞的事情屢見報端,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熱議。在走訪中記者發現,青島教育遺產的保護同樣不容樂觀,諸多原因讓文物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探訪】 尋母校前身留下遺憾
林先生畢業于同濟大學,對于母校一直有著深厚的情感。一次偶然的機會,林先生和朋友來到青島,在得知青島第一所高等學府——德華高等學堂就是母校同濟大學的前身時,林先生放下了手頭所有的工作,一心只想目睹母校的前身是什么樣。懷著對母校的敬畏,按照朋友幫他打聽到的地址,林先生來到朝城路4號附近,但找了半天林先生也沒有找到學堂的身影,這讓滿心期待的他感到很遺憾。“如果不是街邊那位老先生好心跟我說,也許我就和這所高等學府擦肩而過了,那就太遺憾了。”林先生告訴記者,就在他打算離開時,路邊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告訴他,眼前這棟黃色的建筑物就是當初的德華學堂。原來當年的德華學堂現在已經被鐵路部門當作辦公樓使用。
在經過樓里辦公人員允許的情況下,林先生拍攝了照片和朋友高興地離開,但在內心深處林先生認為作為同濟大學的前身,同時又是優秀的文化遺產,德華學堂理應被更多的人記住。“起碼在醒目的地方應該有一塊指示牌,這應該不是項太難的工作。”林先生說。
王統照故居破敗不堪
記者來到位于觀海二路上的王統照故居,這里大門緊鎖,從外往里看,院子內長滿了樹木,還有晾曬的衣物,房屋破敗不堪,一棵大樹快要壓到屋頂上,樓頂的瓦片也多處缺失,只是一塊掛在門外的牌子顯示這里的確是“王統照故居”。
“一般不讓人往里進,里面都住上人了,我們住在這多少年了,也沒進去一次。”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王統照故居內現在住滿了人,聽曾經進到王統照故居的人說,里面堆積著各種生活雜物,已經讓人看不出有多少名人故居的意思。
名人故居成了大雜院
離開觀海二路后,記者又走訪了魚山路、福山路上的多處名人故居,發現盡管都掛著名人故居的牌子,但真正對外開放的,除了康有為故居、聞一多樓和老舍故居外,其它17處掛牌的名人故居大都被當作民居使用,很少對外開放。
在沈從文故居處,記者與居民多次溝通后,才終于獲準進入,故居內區域已被分,分屬各個人家,“我們都是常年住在這個地方的,一到旅游季節人非常多,我們倒是不要緊,就是家里的老人孩子害怕,有的游客甚至還撬房子上的石頭。”居民徐女士告訴記者,由于年久失修,現在房屋情況已經不起折騰。
在蕭軍蕭紅故居內,記者發現這所面積不大的住處至少住著5戶人家,院里堆積著各種雜物,故居的內部也較為破舊,在故居內轉了一圈,記者還看到一塊紙殼上用黑字寫著 “禁止游覽”的字樣。
【困境】 產權復雜保護難
對于目前青島市文化名人故居等教育遺產的現狀,青島市文物局劉處長表示,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夠將故居內的住戶們整體遷出,然后統一規劃治理,但產權的復雜以及居民搬遷費用的龐大使工作難以進行。劉處長表示,目前青島市名人故居和學堂舊址產權比較復雜,除了部分產權在政府手中的可以進行有效保護和開發外,還有很多名人故居的產權屬于私人所有,或屬于房管部門、企業等,這讓文物保護部門很難介入并對其進行保護和開發。
【困境】 居民意識差別大
除了產權的不明確和資金等問題外,名人故居內居民意識也存在明顯不同。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大部分居民對居住在名人故居內有著一種自豪感,也愿意為名人故居的保護出一份力,但還有一部分人則不然。在魚山路一處名人故居內,記者見到了租住在這里的小吳,由于這里樓梯多為木質結構,小吳住處旁的樓梯和地板出現部分缺損的情況,在住處內的其他居民看來這不是什么難題,簡單修一下便可,但小吳卻不愿出這份力,“說實話我在這還不知道住多長時間,要修也該是他們這些老住戶去修,我沒有這個義務吧。”小吳告訴記者。
在其它的名人故居內像這種居民意識不同的情況并不少見,也正因為如此雖然同住在一起,但大家很難形成一股合力來保護名人故居。
【出路】 修舊如舊合理使用
島城優秀的教育遺產應該如何保護,原青島市圖書館館長,曾出版《青島老校》的魯海教授認為,從整體來看,青島市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是做得不錯的,即使放眼全國范圍內也是可圈可點。但是名人故居保護難的問題,目前在全國、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簡單來說如果要把所有居民從名人故居內搬出,統一都建紀念館,這根本不現實的。對于故居的保護魯海認為,首先不能把故居當作民居,政府可異地安置故居中的居民,把故居騰出來租給機關、企業,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單位作為辦公室,一方面方便政府統一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創收”作為維護名人故居的資金。另外,對名人故居的修繕,一定要嚴格遵守修舊如舊的原則,不能讓優秀歷史建筑在保護中遭到破壞。
教育博物館在籌建
除此之外,魯海教授認為籌建綜合性的教育遺產博物館也是保護文化遺產一個很好的方式,目前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建設教育博物館的熱潮,將各個城市優秀的文化遺產進行匯總,建立一處統一的地方進行陳設,讓市民和游客能夠綜合性地看到一座城市其整體的優秀文化遺產。魯海教授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利好消息,在2011年他就曾向政府相關部門遞交申請,并獲得肯定回復,目前青島市教育博物館已經在籌建階段,相信不久后青島市就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教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