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油品升級加價沖擊山東地煉 成本至少增7千萬
10月1日起,中石化將停止采購國III標準汽油,并組織國Ⅳ標準車用汽油入庫銷售——9月17日中石化已向所有外采機構發函。
對地煉企業來說,這無疑是油品升級后最致命打擊,特別是那些還在依賴國III,甚至國II成品油維持生計的企業——油品不升級,沒有銷路;想投入巨資進行裝置改造,沒有資金。
息旺能源數據顯示,如果安裝一套30萬-50萬噸/年的加氫脫硫裝置,成本為7000萬元以上;如果是150萬噸/年的脫硫裝置,更高達2億-3億人民幣。
“未來山東地煉將有一輪洗牌,市場份額將肯定向規模大、實力強的企業集中。”資訊機構生意社分析師韓景媛說。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并不那么悲觀,“制度的制定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山東地煉是當地政府的利稅大戶,政府又豈會眼瞅著錢袋子癟下去。”有山東地方人士坦言。行業內普遍認為,山東地煉的年煉油能力達到5000萬噸至1億噸,占中國總煉油能力的一成左右。
油品升級生死劫
“過去采購非標成品油后,再加入添加劑后使其達標,但隨著油品質量升級,添加劑使用量越來越大,調和已無利可圖”
根據環保部部署,2014年1月1日起將在全國范圍內執行汽柴油國IV標準,因此中石化今年10月即停止外采國III油品并不意外——“現在中石化正在清理國III庫存,以便明年元旦后能全面銷售國IV汽柴油,這種情況下怎么還會去采購其他煉廠的國III油品。”一位石化業內人士說。
與國III相比,國IV成品油主要是降低了汽柴油中的硫含量,從過去的不大于150ppm下降到不大于50ppm,此外錳含量由不大于0.016g/L降低至0.006-0.008g/L。
這看似簡單的數字變化,對很多地煉企業卻是難以逾越的“檻”--如果安裝一套30萬-50萬噸/年的加氫脫硫裝置,成本為7000萬元以上;如果是150萬噸/年的脫硫裝置,更是高達2億-3億元人民幣。
目前地煉最為活躍的山東地區,54家地煉中僅有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簡稱京博石化)和金誠石化等幾家能生產國IV標準汽油,有28家尚未配有汽柴油加氫精制裝置,這意味著它們只能生產非標成品油。
“過去,很多成品油采購商都是采購這些非標成品油后,再調和加入添加劑后使其符合國III油品品質。但隨著油品質量的不斷升級,添加劑的使用量越來越大,這種調和已經慢慢無利可圖。”一位中石化煉廠高管說。
而韓景媛告訴記者,其所在機構每天搜集35家山東地煉企業的成品油報價,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沒有被納入。
沒有被納入價格搜索,意味著這些煉廠已經被市場邊緣化,只能依靠一些老關系維持生計。隨著油品質量的不斷升級,它們的銷路也會越來越窄,將不得不面臨退出市場的命運,原有的市場份額將會被更大的企業,包括中石化和中石油控制。
早在5月30日,中石化即宣布旗下所有煉廠均已實現煉化裝置的改造,將按環保部的時間表按時向市場提供國IV汽柴油。
“國III、國IV標準下,地煉企業生產的成品油在添加MTBE(甲基叔丁基醚,C4H9OCH3)等添加劑后,尚能滿足標準體系內各項指標要求,因此也就能夠通過民營加油站低價銷售;然而在國V標準下,其質量標準體系的各項指標要求大幅上升,目前,甚至未來很長時間內,只有中石化能夠生產。”中石化董秘黃文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