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作為城市公交的重要補充,在全國和省內許多城市都已“試水”,不少運行良好。其實早在2008年,濟南就曾試點公共自行車租賃,但時間不長,就從市民的視野中消失。記者采訪了解到,推廣成本較高、商業運作難獲益等造成了公共自行車租賃在濟南的“夭折”。據悉,濟南市已開始由政府主導運作,自行車租賃明年有望重現省城。
公共自行車租賃 省城銷聲匿跡
“那時泉城廣場就有免費自行車租賃點,大家感覺很新鮮。”
2008年,公共自行車免費租賃曾大規模亮相省城,當時,龍騎天際國際傳媒公司在濟南多個地方設置了免費自行車租賃點。市民只需憑個人身份證等便可免費領“誠信卡”,然后用“誠信卡”免費刷卡租車。
“那時泉城廣場就有免費自行車租賃點,大家感覺很新鮮。”市民王先生回憶說,但時間不長,這些自行車就逐漸消失了。
19日,記者走訪泉城廣場、泉城公園等多個場所,均未發現公共自行車租賃的影子。但在BRT公交的多個站臺,記者卻發現停放了大量私人自行車、電動車。
“你看看公交站臺都成了停車場了。”19日下午,在BRT三孔橋站臺,自行車加電動車足有上百輛,除了人行道,連草坪上也放上了車子。
記者了解到,停車人大多都是乘坐公交車上下班的上班族,住處距離公交站牌都有一定的距離,只好采用“自行車+公交車”的方式,來解決出行難題。
商業運作 遭遇推廣難
“推廣成本高,投資機構后來不再投資了,資金鏈斷了。”
“如果站牌附近能有自行車租賃點最好了。”采訪中,多名上班族均對“公共自行車租賃”持歡迎態度。在解放橋附近上班的楊女士說,步行太遠,她每天都是先騎近10分鐘的自行車,再轉乘BRT來單位上班。
既然公共租賃自行車有強烈的社會需求,為何曾經在濟南出現的公共自行車租賃半路“夭折”?
“公司已經解散了,不想多談。”龍騎天際國際傳媒公司原濟南分公司總經理萬鑒輝表示,他已于2009年初離開了公司。
“推廣成本高,投資機構后來不再投資了,資金鏈斷了。”該公司原廣告二部客戶總監高加光告訴記者,當時多個租賃點的自行車后來有的回收,有的變賣,市面上一輛也沒有了。高加光表示,公共自行車租賃是商業行為,在和政府協調上產生了很多矛盾沖突。“租賃點的設置都需要協調多個政府部門,非常難。”
零距離換乘 重提日程
“公共自行車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政府應是主角。”
“公共自行車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政府應是主角。”19日晚,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認為,公共自行車作為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屬于公交的延伸,能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問題。目前在全國很多城市已有的情況下,濟南還是空白,應該補上。
據了解,政府已開始參與主導公共自行車租賃業務。濟南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濟南市公交總公司總經理薛興海曾表示,濟南正在著手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初步打算在著名景點、大型居住社區、大型交通樞紐等人流集散地設置一定規模的自行車租賃點,實現自行車和其他交通方式的零距離換乘。
日前,《濟南市城市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也提到,啟動公共租賃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2013年,公共租賃自行車試運行,力爭到2014年公共自行車達到1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