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麥要減產了。小麥孕穗時,遭遇倒春寒;現在正值灌漿乳熟,又遭遇持續降雨。”面對連續的陰雨天,不少市民產生了這樣的擔心。據了解,因這次降水持續時間較長,而且伴隨陣風,省內部分地區的小麥出現了倒伏情況。
由于未來一個星期內還有降雨,據省農科院的專家介紹,內澇容易造成小麥爛根,今年的小麥可能出現減產。“大幅降溫讓谷雨時節的雨水成為雨雪,濟南、泰安等地的小麥均受到了凍害影響。好在小麥的恢復能力很強,經過后期養護現已恢復得差不多。不過,這兩日的一場雨把之前的努力都抹了,小麥生長最關鍵的時期就是‘灌漿乳熟’,這樣長時間的降雨絕對是天災啊。”
據省農科院的專家介紹,目前我省的小麥大部分還處于灌漿期,麥粒還不夠飽滿,只有一小部分進入了乳熟期。這時出現降雨對小麥的產量造成極大的影響。據悉,在灌漿期間,溫度既不宜過高也不能太低。溫度太高,田間容易出現熱干風,麥稈過早變干,麥粒營養就中斷了,這時麥子只能“早熟”,早熟的麥粒尚未飽和,整體產量降低。溫度太低,又影響麥子灌漿,日照時間達不到,小麥的麥粒就遲遲長不好,但只要晚收割幾天,也不至于出現減產現象。不過,現在的天氣既低溫又持續降雨,勢必會影響小麥的生長。“目前已經倒伏的小麥很難再扶起來了,收成自然好不到哪去。”專家告訴記者,小麥倒伏后,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嚴重影響,養分運輸受阻,成熟延遲,對產量影響很大。一般倒伏減產20%左右,嚴重者可達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