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歲的菏澤男童樂樂去年1月查出罹患白血病,他9歲的姐姐琪琪為他兩次捐髓。在濟南軍區總醫院的病房中,琪琪給記者看了一幅她的畫,她特意把弟弟的頭發畫得很濃密,而不是現在接受化療后的樣子,畫中的一家人笑得很燦爛。琪琪說,他們一家人沒有照過一張合影,而她也有一年沒和家人住在一起了。只有在畫中,一家四口才能如此幸福地在一起。
相關報道:濟南最美新郎捐骨髓救人 放棄歐洲蜜月旅行
商報濟南消息 骨髓移植、化療、排異……5歲的菏澤巨野男孩王子俊自去年1月份身患白血病后,經歷了本不應孩童該受的痛苦,而一次次為他續下生命希望的,是剛滿9歲的親生姐姐琪琪。記者昨日采訪獲悉,在1年時間里,琪琪為弟弟兩次捐髓、一次獻血。每次過后,留在她大腿內側的,是筆芯粗的針眼。看著兒女雙雙受罪,父母雙親滿是心傷。
王子俊,小名樂樂,目前住在濟南軍區總醫院,日前記者在院內見到了孩子的父親王安山,這位樸實的農民愁容滿面。他告訴記者,在孩子被查出白血病后,除了過年和母親去世,他和妻子一直都守在病房。
王安山說,他以前覺得自己很幸福,一兒一女膝前玩鬧,兒子活潑可愛,女兒漂亮懂事,可是樂樂去年1月份被查出得了白血病后,整個家庭的軌跡都發生了變化,他與妻子帶著樂樂四處奔走求治,現在已經花費60多萬元。如今,王安山的妻子戴著口罩,陪在兒子身邊,病床上的樂樂臉色有些紫紅,因為注射激素,樂樂的臉已經胖得看不出原來的輪廓,只剩眼睛瞇成一道縫。王安山的妻子還比較樂觀,雖然口罩擋住了臉,但時不時會笑著逗一逗躺在床上的樂樂,只是提到女兒,她再也忍不住,趴在病床前哭了:“兒子去年查出白血病,我和他爸爸都嘗試過配型。但醫生建議用兄弟姐妹的,成功率會高一些,琪琪今年9歲我們也舍不得,但為了救樂樂,只能狠心試試。”
經過測試,琪琪的配型吻合程度達到十個點,王安山說:“我們手術前再三咨詢過醫生,會不會對女兒的健康有影響,也擔心她太小會受不了。”去年6月份,姐弟二人第一次骨髓移植,但同年9月份復發,11月份不得不做了第二次移植,病情還是沒有得到緩解,今年3月份,琪琪又為弟弟獻了外周血,“第三次,醫生擔心琪琪的身體,就沒有再抽骨髓,現在兒子的病情還是不穩定”。
父母回憶琪琪救弟弟的那一刻“筆芯粗的針抽髓,看著就心疼”
姐姐琪琪喜歡畫畫,她筆下的樂樂不是化療后的樣子。畫像上,樂樂頭發濃密,一張紅撲撲的笑臉,依偎在姐姐身邊。姐弟倆的關系,顯得那么溫情、自然。如今,看著病床上的弟弟,琪琪安靜地陪在身邊。對于一次次抽髓的痛苦,她說的很簡單,只是說“有點累,并不疼”。
捐髓,母親背過身子哭樂樂住院后不久,醫生告訴王安山,治愈的唯一辦法就是換骨髓。“在配型測試后,我們聽說姐弟的配型幾率比較高,真是又喜又悲,有了希望”,王安山說,他們一直沒有告訴琪琪弟弟得的是什么病,“怕她有心理負擔,好在孩子年紀小,什么也不懂,她只知道這是為了救弟弟”。
孩子媽媽片刻不離地陪在病床前,努力保持一份樂觀。只是每次女兒捐髓時,她就會忍不住背過身子,偷偷的哭,“琪琪才9歲,年紀小,抽骨髓的時候,醫生只能從大腿內側抽,那么粗的針,我們看著都疼。我覺得對不起她,讓她遭罪了”。
同年9月份,樂樂再次發高燒,病情復發,醫生建議再做一次移植。王安山說:“多虧了閨女,孩子勇敢,知道是救弟弟,連疼都不說。”11月份第二次移植,病情還是沒有得到緩解,今年3月份,琪琪又為弟弟獻了外周血,“治療到現在,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團聚,圖畫中的姐弟深情
記者跟隨琪琪從嘉祥來濟南的路上,注意到她一直低頭不語。問琪琪有多久沒有見弟弟了,她靦腆一笑,“不知道,很久吧”。抵達濟南軍區總醫院,琪琪下車后一直走在最前面,她說病房在三號樓,提著包一直走。推開病房的門,媽媽把琪琪拉到身邊,樂樂正躺在病床上輸液,神色要比前幾天好了很多。“樂樂已經好多天吃不下飯,需要加藥,開支一下又大了”,琪琪聽著媽媽的話,安靜地坐在病房一側的椅子上,抬頭看看弟弟,然后低下頭,依然不愿言語。“琪琪,知道你來,樂樂一直說想你了,去和弟弟說說話,他又連著一個月沒有出病房門了”,媽媽推推琪琪,床上的樂樂也只是看著。
琪琪從書包里拿出在家時畫的畫,遞給弟弟。記者發現,在樂樂的枕頭旁邊,也有一些紅紅綠綠的畫。“這是姐姐”,樂樂畫了一幅畫,簡單的線條,只能辨認出是人物。看到有外人在,姐弟倆不免有些拘謹,半個小時過去了,兩個人誰也不先開口說話,樂樂只是看看天花板,看看輸液吊瓶,再側過臉看看姐姐。
在琪琪靠近樂樂的時候,他卻一把拉住了姐姐,兩只手抓著姐姐的胳膊,琪琪坐了下來,不掙脫,也不說話。記者問樂樂是不是有話說,他眨了幾下眼睛,只說了一聲“謝謝姐姐”。一旁的媽媽,說到樂樂的病情和琪琪的懂事,不停地哭泣流淚。孩子的姥姥則一直坐在陽臺,戴著口罩一個勁說:“一家人太難了,孩子這么小,太難了。”
就在記者和孩子媽媽攀談的過程中,琪琪和樂樂聊起天。兩個人靠在一起,樂樂還教琪琪玩游戲。一個5歲,一個9歲,此刻的兩個孩子,盡顯天真的一面。
一家四口在畫里 才能如此幸福
粉色的格子裙、短發、齊劉海,問她什么,多報以“不知道”。見面多時,可以看出,琪琪并不是一個外向的孩子。
在濟寧嘉祥縣,琪琪的舅姥姥對記者說,琪琪膽子小,搬過來后就一直不敢一個人睡,人也不愛說話。但抽髓時,琪琪卻并不害怕。
她說:“不疼,只記得在床上躺了4個多小時,有管子插在身上,渾身沒有勁。只是后來的幾天,疼得下不了床。”
至今,家里人沒有告訴她樂樂確切的病情。但琪琪似乎早已有所覺察,她一直惦念著樂樂,每周一次給爸媽打電話的過程中,問問弟弟的情況,早已成為慣例。
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當問起爸爸媽媽來,琪琪臉上會掛著笑容,但當提到“弟弟”、“住院”,琪琪似乎情緒會異常激動,不停地抹眼淚,“媽媽對我們倆一樣好,弟弟平時都是和其他小朋友玩,但我知道只有我能救弟弟,我想他”。
琪琪給記者看了一幅她的畫,嘴里說著“最左邊的是媽媽,爸爸挨著媽媽,弟弟最小,臉蛋紅紅的”。琪琪特意把弟弟的頭發畫的很濃密,而且把自己畫在了弟弟的身邊,圖畫中的一家人笑的很燦爛。琪琪說一家人沒有照過一張合影,而她也有一年沒有和家人住在一起,只有在琪琪的畫中,一家四口才能如此幸福地在一起。本版文/圖 記者 陳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