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患】一條街上四五家中介互搶客戶
一邊是不景氣的市場和難以收回的傭金,另一邊又是內有同行競爭市場、外有電商搶奪地盤的困局,這讓不少房產中介發展步履維艱,甚至關門。
“現在中介數量龐大,競爭太激烈,同行搶奪客戶是常有的事,面對這種情況,除了靠專業贏得對方信任外,只能盡量在傭金方面打折以挽回客戶。”店長小吳給新員工培訓時,曾特別強調要記清楚周邊房產中介的位置,帶客戶看房時,盡量避開同行,以免客戶被吸引過去。
記者在初期熟悉樓盤時,也發現該店周邊有不下5家房產中介,最近的一家只與其隔一間商鋪。據了解,由于入行門檻低,每一次房地產市場的大繁榮都會誕生諸多房產中介,隨著市場衰退,也會有大量中介倒閉或跑路,2007年、2011年兩次樓市低迷時,都曾發生過中介倒閉潮。
此外,二手房電商的逐漸興起,也給傳統房地產中介帶來威脅。近期,網上傳聞,深圳六大傳統中介組成聯盟抵制電商Q房網,原因是后者正謀劃推行新的經紀人模式,即成立獨立經紀人平臺,允許經紀人提成55%—85%的傭金,號召經紀人自己創富,而不再依賴傳統中介公司。
同時,58同城也透露出進軍二手房交易市場的野心,目前已在全國十幾個城市逐漸推廣個人房源認證,保證100%人工核實、100%真實待租和100%無中介費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房產交易的特殊性,無論買賣或租賃都無法完全依托于線上,因此傳統中介短期內很難被取代。但眼下房地產行業正逐漸接受互聯網的洗禮,傳統中介必須改變以往的模式,逐漸用互聯網思維武裝自己,提高服務水平和誠信度,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
◎記者手記
房產中介,當媒婆還是當專家?
之所以未在文中曝光記者臥底中介的名字,并非故意袒護或膽小害怕,只是這些問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不僅其一家。
每每與房產中介打交道,盡管他們西裝革履,但記者腦海中都會閃現出古代媒婆的形象,只憑一張嘴就能顛鸞倒鳳,把賣家和買家全部忽悠暈。就算最終雙方買賣成交,后期也會發現一堆問題,進而對中介充滿抱怨,導致其臭名在外。恰如記者文中曝光的這些“36計”,很難從法規層面批判它們,客觀來講,這其中不少還是經典的營銷手段,但也很難讓人真心地贊揚。
在記者看來,人們愿意花錢尋找中介,除了優質的房源外,更看重經紀人的專業。在大互聯網時代,房源似乎已經很難完全把控在中介手中,服務因此變得更加重要,這也可能會成為房產中介的唯一出路。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