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上這些外形獨特的車輛,都是為航母保障專門設計的。
港口設有浮箱,以確保航母的靠泊安全。
遼寧艦艦員靠不斷學習贏得航母的"駕照"。
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自2月27日停靠青島某軍港以來,一直按計劃進行各項試驗和訓練,年內將擇機遠航。目前,航母軍港已具備靠泊保障能力,各項試驗進展順利。
航母軍港連山通海,軍港碼頭與海岸線呈90度角直插入海,身形龐大的遼寧艦停靠碼頭一側,16根碗口粗的纜繩將它牢牢固定在碼頭上。航母碼頭采用突堤式結構,從外觀上看不出與其他軍港有太大的區別,但資料顯示碼頭建設歷時5年,攻克了超大沉箱的預制、海上運輸、水下安裝等40多個世界性技術難題。
航母軍港除了要有足夠的駐泊空間,還要具備健全的后勤保障體系,航母靠泊碼頭后,所需的油、水、電、氣都由岸上保障,每天消耗能源物資是常規艦艇的數十倍。碼頭中間的建筑叫“能量站”,是專門為航母提供動力保障的,大型萬伏高壓變電站和大型儲油設施,能夠為航母提供不竭的“生命之源”。
碼頭上有些外形獨特的車輛,都是為航母保障專門設計的。其中一款叉車別看它個頭不大,卻可以將上千公斤的貨物托舉到十幾米高的航母甲板。還有履帶輸送車,是專門為航母進行干貨補給的。而長著長長“胳膊”的是輸油車,它的手臂可以折疊伸展,把油料精準輸送到航母艦體內。
航母保障的物資種類繁多,僅水的保障就有六七種,同時航母還要搭載多型戰機,所需的航空煤油、潤滑油、機油等也有數十種之多,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半點差錯。
目前,航母軍港的建設仍在進一步完善中,停泊在碼頭的遼寧艦也在緊張進行著各項靜態試驗,艦員的訓練也在按計劃展開。
遼寧艦入列以來,已完成上百項訓練科目和試驗項目。按計劃,后續還將進行遠海試驗和艦載機著艦技術訓練等多項內容。 據央視
為了航母“style”,用生命去探險
4月18日,靠泊在青島某軍港的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內,官兵們正在各自的戰位上,嫻熟地操作著裝備,口令聲此起彼伏……
“我們就是要通過嚴格的訓練,實現有生命的人和無生命的武器相互擁有,從而增強駕馭新裝備的本領。”艦長張崢說。
部隊組建之初,遼寧艦官兵還會在船艙里不時迷失方向。
遼寧艦,僅艙室就有3000多間!第一次進入遼寧艦艙室,當了20多年水兵的輔機區隊長劉輝一下子“找不到北”了:“我像走進一座龐大的迷宮,不知道東西南北,搞不清楚哪是艦艏哪是艦艉!”迷路的尷尬,讓劉輝和戰友們明白:在航母上每個人都是小學生!要想獲得航母的“駕照”,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習。20余層甲板、300多個直梯斜梯、長達數公里的通道……那段時間,劉輝和戰友們一起,手拉著手鉆艙室,在航母上學“認路”。從認路起步,艦員們開始了孜孜不倦的求學之路。
這夜,機電長樓富強睡意全無。令樓富強寢不安席的是航母鍋爐。因為,鍋爐必須按一定程序啟動。
一個月前,樓富強向有關專家提出質疑:“傳統的方法耗時太長,影響航母出航速度;爐內壓力太高,不安全因素多。能不能通過改進,把啟動蒸汽壓力降下來……”
他得到的答復是:“原設計就是這樣,不可能!”不輕易相信“不可能”,樓富強揪住這個問題,沒日沒夜地忙開了。
最終,樓富強成功降低了鍋爐啟動蒸汽壓力,裝備安全性能提高的同時,啟動時間大幅縮短。
“我們身處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考場。唯有創新,才能發現問題,不斷攻堅克難!”張崢說。
據統計,遼寧艦官兵先后提出各類改進建議近4000項。僅航空部門信息班戰士李學良,一人就提出合理化建議70余項,其中33項被工業部門采納……
在航母建設事業的號召下,一大批優秀海軍業務骨干放棄熟悉的工作環境和穩定的生活條件,別妻離子,在陌生地域、陌生崗位開始了艱苦創業。
“軍人獻身于一個美麗的悖論:無數次的設計戰爭,卻只為了制止戰爭!”張崢說。
為了這個“悖論”,官兵愿以生命為價。2012年11月23日,起飛助理陳小勇和戰友“凌空一指”的畫面,成為“航母style”的原型,風靡全國。
妻子反復端詳網上“航母style”的照片,既高興又不安地撥通陳小勇的手機:“你老實跟我說,我怎么越看越覺得‘航母Style’的就是你啊!”妻子通過網絡得知,這一戰位充滿風險:自1986年以來,僅某大國就有28名起飛助理在崗位上殉職……
航母飛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險的4.5英畝”,陳小勇深知其中的危險。身為家中的頂梁柱,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一直對父母和妻女隱瞞自己從事的工作。
“選擇這一專業,無疑是用生命去探險、用軀體去鋪路。”陳小勇說,“在我心中,祖國的需要,永遠是我抉擇天平上至高無上的砝碼。”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