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元路42號樓有個婦女大半個身子懸在窗外。”昨天清晨6時50分,正在晨練的張大爺聽到樓上有人大喊“幫幫忙,救人”,抬頭一看,602戶陽臺外面懸著一名中年婦女,她揮舞著胳膊,蹬著腿不斷掙扎。陽臺內的中年男子一手拉住婦女的胳膊,一手死死拽住她的褲腰。老人趕緊拿出手機,撥打110報警求助。
樓下鄰居伸手托住生命
“這名婦女稍微有點胖,眼看中年男子要堅持不住了,我們站
在樓下只能干著急。”一直在樓下往上看的張大爺稱,就在此時,樓下502戶居民家的陽臺窗戶突然拉開,一名20多歲的男青年只穿秋衣,把身子探出窗外,腰部倚在窗框上,雙手托住婦女的雙腳。6樓窗口的男子一下子輕松了許多。剛開始男青年還試著把婦女托回到樓上,但他身邊完全沒有借力點,只能靠雙手的力量勉強維持著她不會從樓上掉下去。樓上男子身體大部分已經探出陽臺,也沒辦法發力把婦女拉上去,兩人只能一上一下,一拉一舉,等待進一步救援。
危急關頭民警破窗救人
“危急關頭110警車趕到了樓下。”張大爺稱,此時6樓和5樓的兩名男子都已經快堅持不住了。興隆路派出所民警意識到情況緊急,原本想從6樓出事的居民家進入,跟這名男子一起把婦女拉上來,但此時居民家里沒有別人能幫忙開門,民警嘗試硬砸防盜門,但沒能成功。隔壁女鄰居聽到砸門聲后打開門,告訴民警她家臥室窗戶緊挨著鄰居家的陽臺,民警可以從她家臥室爬過去。一名民警立即爬到臥室窗外,但是隔壁陽臺推拉窗上了鎖。民警沒有猶豫,直接用馬扎砸碎了陽臺玻璃,鉆到了事發居民家的陽臺。然后拿起一條床單,從墜樓女的腋下穿過,打了死結扯緊。捆綁牢固后,民警和男主人一起用力,把婦女拽了上來。
墜樓婦女患有癲癇癔癥
記者走訪得知,出事居民家的女主人姓于,患有精神類疾病。她的丈夫姓張,就是早上一直拽著她的中年男子。張先生對妻子照顧得非常好,對周圍鄰居也非常友善,早上發生意外后,大家都能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
據張先生向民警講述,他妻子患有癲癇癔病,前天晚上有親戚來家里看望,之后妻子的情緒就開始不穩定。昨天清晨6時30分,張先生倒水給妻子吃藥,就在他轉身拿暖壺的工夫,妻子突然從床上跳下來,拉開陽臺窗戶就要跳樓,張先生扔下暖瓶沖到陽臺上,一把抓住了妻子的褲腰,另一只手抓住妻子的胳膊,但是妻子不斷地掙扎,很快就把張先生的大半個身體也帶出了窗外,張先生開始大喊求救,幸好5樓的好鄰居幫忙,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托舉哥”救人后 悄然去上班
昨晚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誰碰上這種事情,都會伸把手”
“人被救上來之后,都忙著照顧墜樓的婦女,等想起要感謝一直在樓下托舉的男青年時,他已經離開家,可能去上班了。”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稱,只知道男青年姓王,好像是外地人,其他的不太了解。昨天晚上,記者與這位住在5樓的男青年取得了聯系,他稱自己叫王榮學,今年31歲,老家在黑龍江。說起早上救人的事情,他十分淡定,“都是樓上樓下鄰居,誰碰上這種要命的事情,都會伸把手。”
王榮學告訴記者,1999年他跟朋友來青島玩,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碧海藍天的城市。在青島的14年里,他干過很多工作,最后應聘到三星公司,擔任電視銷售工作。2009年他與青島女孩結婚,買下了興元路42號5樓的這套房子。去年10月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寶寶,為了照顧兒子,他和妻子住在岳父家里,一周難得回家住兩天。
“我有近一周都沒回來住了,前天晚上回家很晚,清晨我睡得迷迷糊糊,突然聽到外面傳來呼救聲。”王榮學說,他打開陽臺窗戶,發現樓上垂下來兩條腿,嚇了一跳。但他緊接著意識到樓上的阿姨出事了。“此前這個阿姨曾經發病,砸過窗玻璃,但沒有這次發作得這么嚴重。”王榮學說,他聽到樓上張叔叔的呼救聲,顧不得多想,自己坐在陽臺的窗框上,雙手托住了阿姨的腳。“樓上張叔叔只抓住阿姨的一點衣服,我怕他會突然松手,我把阿姨的腿緊緊抱在懷里,給她上個雙保險。”王榮學稱,就在他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門外傳來了民警的敲門聲,但家里沒有其他人,他根本沒辦法去給民警開門,后來聽到樓上傳來玻璃破碎的聲音,接著感覺手上一松,阿姨被民警救回到屋內。他沒覺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收拾了一下就去上班了。
精神疾病患者更需大家呵護
“精神類疾病跟心臟病或者肺病一樣,都只是一種疾病。這類患者更需要他人的呵護。”市立醫院心理專家王冠軍稱,大部分的精神疾病患者都沒有暴力傾向,而且他們發病的更多時候,選擇的都是傷害自己,而不是身邊的人。他們也有自己對周圍環境的感知,當周圍的環境充滿善意時,精神類疾病患者的精神狀態也會變得很放松,對他們的病情也會有益。而精神類疾病患者疾病發作時,家人往往無法獨自營救,這時候更需要鄰里間的互相幫助。發生在興元路42號樓上的托舉營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種和諧的鄰里關系,對患者的康復會有積極的意義。 (記者 黃飛 通訊員 朱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