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牧琳愛獲得了聊城市首張 《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她說:“我是一個美國人,我有一顆中國心,我愛你們!我會用我有限的生命繼續為中國人民服務”。
牧琳愛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在中國度過了自己的余生。從今往后,她將永遠地在中國住下來。
牧琳愛生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她和丈夫都立了遺囑,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療機構,丈夫把遺體捐給了美國,她要把遺體捐給中國,這樣就徹底圓了自己的“中國夢”。
由于自己是美國國籍,想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給中國存在諸多困難。牧琳愛女士突破種種困難,多方協調,通過各種渠道表達自己的心聲。最后,山東紅十字會通過了她的請求。
在美國,牧琳愛不是一個富有的人,她說她很幸運,因為美國政府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她還能在晚年用一些養老金做一些事。她生活不奢華、不鋪張,她說自己積蓄不多,但是她希望能用這些積蓄幫助所有生活有困難的人。
生前,牧琳愛老人在談及簡樸的中國農村生活時對本報記者說:“我不想過奢華的生活,我要用我有限的積蓄和剩余的精力,為中國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做善事能讓人生更有意義。”
牧琳愛老人喜歡孩子,孩子們也喜歡找她玩耍,家里常常聚滿了孩子,客廳的地上擺滿了玩具,院里的屋頂上落滿了打飛上去的羽毛球,不長時間就得請人爬上去撿下一堆。
她的翻譯王玉青介紹說,每逢西方的圣誕節,老人都會蹬著三輪車,挨家挨戶地給村里的孩子送糖果和禮物,給教師發一些補助。而每年春節,她都會像普通中國居民一樣貼對聯,還會包一些水餃分給大家吃。
每年,牧琳愛都被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個人”。每當接過大紅證書時,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滿足的笑容:“能在中國得獎,我感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