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張春曉 李早
本報通訊員 孫曉冬
4月29日,假日第一天,泰山風景區人流如織。泰安市郵政局投遞員宋憲臣前一天剛從省勞模表彰大會上領獎回來,今天就投入到泰山之上“鴻雁傳書”的日常工作中。
8點,記者從濟南驅車趕到泰安市郵政局時,正趕上宋憲臣分揀完報紙裝好郵包,準備上山。記者與其同行,體驗攀登6666個臺階去送信是何種滋味(左圖)。
“在泰山景區散落著36個單位、商戶,還有一些住在深山里的山民,我的任務就是每隔一天去給他們送一趟郵件。”老宋指著自己的兩個郵包說,今天是節假日,信件和報紙比往常少些,平常這兩個郵包得有60斤。記者拿過來一掂,沉甸甸的,他的雙肩已經被郵包帶子勒出兩道深溝,“正好卡住,牢靠!彼灰詾橐獾匦πφf。
兩個郵包、一雙球鞋、一瓶水是他每次上山的行囊。記者跟隨老宋從景區的紅門拾級而上,沿路看到不少人拄著拐棍下山。而老宋雖然背著重物,腳步卻沉穩且輕松,“走了18年習慣了,每次上山單程走路都要5個小時,最遠要送到山頂的空軍雷達站。現在還好,冬天才難過呢,泰山上每周都下一兩次雪,積雪足有10幾厘米厚,路滑。今年元旦那會兒不小心滑倒了,幸虧碰到附近的山民才把我送下了山!崩纤芜呑哌呎f。
“宋哥”、“宋叔”,沿路不少商鋪的人看到老宋,都主動和他打招呼。一位賣紀念品的商戶主張國明聽說是大眾日報記者來采訪老宋,熱情地介紹起來:“老宋可好了,人實在!我訂了《大眾日報》,他每次都準時送來,18年來從沒斷過,下山不方便,我有時還讓老宋給我充個手機費、帶點日用品,他從不含糊!
走了大概1個小時,記者已經感到雙腿腫脹、氣喘吁吁,老宋的臉上也沁出豆大的汗珠,他停下來喝口水繼續踏上征程。到了“回馬嶺”,記者才明白為啥“好馬到此也要回頭”,這里山勢陡峭,傾斜度足有70°,看著都有些害怕。老宋佝僂著身子,一只手用力拉緊郵包帶,一只手扶著一側的路沿,小心地走著,他的雙手因為常年扒著路沿已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這一趟走下來,已經是下午六點。記者雙腿幾乎失去了知覺。而老宋每周上山三次,18年來,年復一年,一直如此,老宋走破了170多雙鞋子,行程7萬多公里。
以前,老宋的午飯就是四個煎餅加一包榨菜,他的感人事跡經過媒體報道后,泰山風景區免費為其提供熱飯菜,遇到下雨下雪這種極端天氣情況,老宋也可以免費乘坐纜車,高山送信的兩大難題被解決!鞍匆笫60歲退休,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送下去!”老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