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到了鲅魚上市的季節,不少游客和市民反映黃島濱海大道山前村一些賣鲅魚的攤販缺斤短兩,84歲的陳老漢在這個市場買了27斤鲅魚,回家一稱竟然少了10斤。5月4日記者暗訪發現,這個海鮮市場缺斤短兩嚴重,還有“潛規則”,一旦遇到回頭找的消費者就會突然提價,原本叫價20元一斤的鲅魚提高到28元一斤,市場內原本擺放的公平秤也不知去向。
買鲅魚遭遇“缺斤短兩”
“太黑了,明明買了27斤鲅魚,回家一稱卻只有17斤,買鲅魚買了一肚子的氣。”近日市民陳老漢撥打本報新聞熱線反映,5月2日他和家人去黃島游玩,途經濱海大道山前村時看到路邊有賣海鮮的,就以每斤15元的價格買了幾條鲅魚,當時攤販稱完后說是27斤,他回家一稱后嚇一跳,號稱27斤的鲅魚竟然只有17斤。“太坑人了,10斤鲅魚我算了算正好 150元。”陳老漢氣憤地說。近期本報還接到不少游客反映,這個市場普遍存在缺斤短兩現象,記者決定暗訪一下。
騙局被識破就提價
5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了黃島濱海大道山前村附近的海鮮市場,雖然已經是下午,但市場依然繁忙,馬路一側停滿了購買海鮮的外地牌照轎車。“便宜了,大的鲅魚20元一斤,小的鲅魚13元一斤……”幾位商販大聲吆喝著,隨后記者挑選了2條大鲅魚,女攤主稱后表示13斤,記者用隨身攜帶的彈簧秤重新稱了一下,發現這2條鲅魚只有8斤,足足少了5斤。當記者提出質疑的時候,這位女攤主臉色立即變了,表示剛才稱錯了,但當記者準備付錢時卻變卦了,“你想要就28元一斤,不能那個價賣你了。”
隨后記者又走了幾個攤位,發現幾乎沒有一家攤位夠秤的,一旦伎倆被識破,攤主會以“看錯了秤”或替別人看攤為借口來搪塞消費者。暗訪中一位攤販向記者道出了實情:這個市場有“潛規則”,按照他們叫價來賣鲅魚就會缺斤短兩,一旦被發現就要提價,秤上都有“玄機”。
公平秤“脫崗”沒人管
記者注意到,市場附近一路燈桿上寫著“公平秤 ”字樣,但公平秤已不知去向,記者在市場內轉了大半天,也沒有發現公平秤的蹤跡,“這里原本是公平秤擺放處,現在都不見了。”家住市場附近的市民董先生告訴記者,由于現場沒有公平秤 ,不少市民都是到家后才發現上當受騙,懶得回來找了。采訪中不少市民建議市場應該把公平秤擺放在顯眼位置,而且還應該找人專門管理,讓消費者買得放心。5月4日下午,記者將情況反映給了黃島區區長公開電話,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將派相關部門前去調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