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承諾,若真的發生自然災害,學校絕對是最安全的處所。”說起歷下區所有學校的校舍安全,歷下區教育局副局長徐光自信滿滿,因為2012年暑假,歷下區已經完成中小學校舍加固工作,這也是該區學校標準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自濟南市2011年啟動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工程以來,全市924所公辦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得到巨大改善,為加快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城區建新校解決教育資源不足
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除了使學校在師資、用地、校舍、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設施等方面達到國家和省里規定的基本辦學條件標準,還要達到區域間、校際間的均衡發展。近年來,濟南東部城區迅速崛起,隨著人口的不斷遷入,加快東部城區配套學校的建設步伐,成為歷下區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的重要內容。
2011年9月開始招生的濟南龍奧學校就是歷下區一所新建小區配套學校,近日,記者走進這所依山而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順應整體地勢學校分為四層,庭院和中小學教學樓分別在第一、二層,三層是籃球、排球場,四層是一個400米的田徑場。“學校完全按省級規范化學校的要求配齊各種教學設施,并格外重視學生運動,除了室外的操場,我們還專門修建了一個室內體育館,叫‘風雨操場’,保證學生無論刮風下雨都能運動。”學校負責人秦真說。
除了濟南龍奧學校,名士小學、盛福實驗小學等新建小學也陸續在近年間招生開學。“新建學校解決了東部城區居民子女的上學問題,優質教育資源的外擴有效控制了新城區居民回流舊城區擇校的局面。”徐光說。
老城區資源整合擴大學校面積
與新城區新建學校的思路不同,濟南市老城區學校的標準化建設主要是通過教育資源的整合來完成的。在濟南市不少處于黃金地段的學校中,教育資源不足主要表現在學校空間狹小,有的學校校園面積甚至不足一個籃球場大小,導致學生的體育運動和日常活動無處進行。
濟南燕山學校原本場地狹小,2011年,歷下區籌措資金2.06億元,買下了山東電子工業學院閑置在燕子山路上的老校區,讓燕山學校初中部的學生搬入這所占地49畝的大學校中,原初中部的校園地下建設一所人防停車場,地上部分與燕山學校小學部打通,原有兩個小運動場地也將整合成一個東西向的大操場,同時解決了濟南燕山學校學生運動場地不足的問題。
“老城區不比新城區,我們只能將原有的資源盡可能地利用起來,進行更為合理的布局。”徐光說,通過整合置換的方式,許多在老城區的學校運動場地狹小的問題得到解決。2012年,歷下區約15萬平方米的校舍完成了抗震加固,學校成了學生最安全的棲息之所。
濟南市將建學校標準化建設長效機制
從2011年開始,濟南市全面啟動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工程,共有924所公辦中小學列入標準化建設任務,其中有34所高中,163所初中和727所小學。
近年來,濟南市市內五區的46所學校進了改建、擴建,新增學位23274個,接收開發單位移交配套教育設施103處,新審批的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35處,已預留教育用地741.6畝,另外,全市新征學校建設用地75萬平方米,已竣工新建校舍87萬平方米,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有效解決了新建和改擴建居住區市民子女入學難問題。
目前,全市標準化建設工程共改造了校舍96萬平方米,全市完小以上學校和多數教學點全部實現班班多媒體互動教學,并接入互聯網。市教育局教學儀器站站長張有偉告訴記者,下一步,教育部門將建立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長效機制,“教育部門將確保每一所新建學校都按照標準化建設要求配齊措施,已通過驗收的學校中多媒體、計算機等易耗品隨時增補,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每一位學生。”
相關報道:濟南公租 房申請6月底結束 單身職工可申成套房
濟南城鄉幼兒園結對子 農村娃可聽城里老師課
濟南小伙因情所困要跳樓 民警淋雨兩 小時將其勸下
濟南北園大街一小區居民入住半年電梯故障頻發
濟南32對新人雨中舉行集體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