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父親反對女兒上大學,稱是注定失敗的投資,撿垃圾都比讀書強。女孩考上成都一所高校的本科,父親反對她讀大學;父親算賬:讀4年書花8萬,如果打工至少掙8萬。
讀大學 失敗的投資?
女孩考上成都一所高校的本科,父親不讓她讀;父親算賬:讀4年書花8萬,如果打工至少掙8萬
今日是很多大學的開學日,在新生們忙著開始迎接大學生活時,家住槐樹店路的玲玲,卻在為上大學的事和父親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談判。雖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錄取通知書,但玲玲的父親固執地認為“讀書無用”,他寧愿出錢資助玲玲做點小生意,也不愿“扔幾萬學費進去打水漂”。
19歲的玲玲出生在川北的一個小村子。父母和所有的親戚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父母都只讀完了小學,就開始自己做小生意。5年前,覺得成都是大城市,更好賺錢,父母帶著玲玲和弟弟舉家搬到了成都,在槐樹店路附近全款買了套房還買了個小鋪面,靠著這個鋪面做著小生意。“我們家經濟條件不錯,不缺上大學的錢。”玲玲說,父親反對主要是認為上大學沒什么用。
焦點 她想讀大學 出路在哪里
還有一個星期,錄取玲玲的大學就要報到了。由于得不到父親的支持,玲玲也曾嘗試其他的辦法來籌大學學費。
她先是想申請助學貸款,但是仔細研究了相關政策之后,她發現自己根本夠不上貧困的資格,無法申請貸款。她想借錢,但是和家里的親戚關系一般,加上親戚和父親的觀念一樣,她覺得是沒法從親戚那借到學費。
玲玲對好朋友蓉蓉訴說了這件事。蓉蓉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學,父母直接打了一萬余元過去,蓉蓉說,交完所有費用應該還剩下2000元左右,她要把這2000元都借給玲玲,支持玲玲讀大學。
然而這離四年的大學學費相差甚遠。
眼看就要開學了,昨日,玲玲再次和父親進行了溝通。父親依然還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希望女兒相信自己,讀書沒有什么用,自己為她規劃的道路是自己親身實踐過的。這些話說了無數次,玲玲有些疲憊,也有些無奈,她只是堅定地看著父親,不斷地重復著“我就是想讀大學”這句話。
最終,父親撂下了一句狠話,“反正我是不得出錢的,就算你自己找到學費生活費,只要你去讀了大學,我以后再也不得管你!(玲玲系化名)
女兒的追求
我非常愛讀書,喜歡泡在圖書館里。書本打開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讀大學,才能讓自己更有修養、更有層次,大學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我不想成為只會做小生意的農村人,不想過父親那樣的生活,“思想封閉、眼界和層次低,沒有任何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