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盛蘭與照料中心工作人員共同觀看頒獎典禮
“崇仁厚德”劉盛蘭
敬一丹為老人頒獎時的合影(翻拍)
頒獎典禮現場一名觀眾被劉盛蘭的事跡感動落淚(視頻截圖)
劉盛蘭在輪椅上觀看電視直播
劉盛蘭向記者講述捐助學生的故事
劉盛蘭的頒獎詞
受助學生寫給劉盛蘭的信
大眾網招遠2月10日訊 (記者 王遙馳 見習記者 于雪) 2月10日晚,“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評選在北京揭曉,煙臺92歲老人劉盛蘭光榮當選。從1996年開始拾荒助學,18年來劉盛蘭總計捐款10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由于身體不便,劉盛蘭沒能去北京領獎。當晚,大眾網記者來到劉盛蘭所在的招遠市輪胎西區日間照料中心,與老人一同觀看了電視直播,再次感受老人的這份大愛和感動。
不能到現場領獎 劉盛蘭身穿唐裝看直播
晚上8時許,“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正式開始,雖然不能到現場領獎,但劉盛蘭老人也穿上了喜慶的紅色唐裝,在照料中心工作人員的陪伴下一同觀看這一盛典。“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雨露這樣評價劉盛蘭:走過古稀,走過耄耋,老人沒有更多的言語,獨以無聲的行動有力詮釋著一個偉大民族對教育的深刻理解。“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吳孟超說,正是這份愛心,這份執著感動著身邊的人。當老人的頒獎詞“殘念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被主持人白巖松飽含深情地讀出時,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為老人鼓掌,劉盛蘭那飽經風霜的臉上也綻放出了笑容。
因為身體不便,劉盛蘭無法趕到北京頒獎典禮現場領獎,1月12日,“感動中國”的獎杯破例第一次走出典禮現場,由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敬一丹不遠千里送到劉盛蘭的手中。在劉盛蘭居住的房間里,還擺放這張劉盛蘭手捧獎杯和敬一丹等人的合影。
“我做的事情很小,小得都不夠感動一個村,哪能感動全中國?”得知自己當選了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劉盛蘭激動之余有些不好意思。在劉盛蘭的房間里,大眾網記者看到,掛著許多老人和他資助孩子們的照片,這些孩子小的才上學不久,大的已經成家立業。照料中心里負責照顧老人的護工秦春蓮告訴記者,老人現在身體依然硬朗,雖然腿腳還有些不方便,但是每天三餐都正常,閑來無事時還會讀書看報紙。過年期間每天都會有七八個孩子來看望老人,而每次來時,那些已經工作的孩子還會給老人帶些錢,但劉盛蘭從不留分文,繼續資助給了貧困兒童。當問起老人新年的愿望時,劉盛蘭說:“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會讓孩子餓肚子。”秦春蓮告訴大眾網記者,這是老人說過最多的一句話,也是他人生的信條。
宋德香是和劉盛蘭同住一家照料中心,在他眼中,劉盛蘭是個謙虛的人,關于自己的事他很少提起,宋德香問起來,老人也只是說自己有多大能耐就盡多大力。用宋德香老人的話說“我就服他,很敬佩他。崇仁厚德這個評價他當得起!”
在微博上,很多網友也被劉盛蘭老人的大愛所感動。“王蔚娜Diana”盛贊:劉盛蘭用微薄的力量撐起多少學子的求學夢。大愛無邊。“主持人小易”說:劉盛蘭老人的事跡感動了我,他本應該是被幫助的人。大愛無疆!愿安度晚年!“Cherish-琪”:“看今年的感動中國,被這個叫劉盛蘭的爺爺感動,或許奉獻愛心真的不是一定要在物質上付出多少多少,而是盡自己的力量,持之以恒,看到那支滿是傷口的手,會提醒自己,要把愛心行為繼續下去,積少成多誰又能說這不是一股大力量呢加油~好心人還是很多的”
拾荒助學十八載 資助學生上百個
真正感動中國的,不是劉盛蘭的名氣、財富、地位,而是老人的行為,是甘愿付出的無私品質。
劉盛蘭出生于1922年,是山東省煙臺招遠市蠶莊鎮柳杭村一位普通的孤寡老人。劉盛蘭年輕時在天津的貿易公司當學徒,后來在招遠一家黃金機械公司當保管。老人有過三次婚姻,但一直都沒有子嗣。1996年,已經74歲的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于是就想到了助學。“我資助學生多了,總有一兩個愿意給我養老的。”
為了完成資助,劉盛蘭每天清早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喝上一碗“能治眼睛”的白糖水,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只要知道有孩子上不起學,他就會把手頭的錢寄過去。少則三五十,多則好幾千元,只要見到貧困的學生,劉盛蘭都給予幫助。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因為每月就那么點收入,沒辦法同時分給50多個人,劉盛蘭就這個月給這個寄,下個月給那個寄,一個一個輪流資助。他捐助的學生,從周邊幾個地市很快擴展到全國各地。
劉盛蘭把所有積蓄都捐了出去,自己過得連普通收破爛的都不如。十多年來節衣縮食,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撿來的,吃的菜也是從菜市場里撿來的。雖然別人都認為他“干的是積德行善的事,過的是乞丐一樣的生活”,但劉盛蘭自己卻感覺非常心安。10多年來,他沒嘗過肉味,沒添過新衣,連饅頭都舍不得買,可卻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在老人的房間里有一個他珍藏的藍色布袋,里面裝的是匯款單和孩子們寫的成摞的信件,有的甚至不知道劉盛蘭性別,稱呼他“劉奶奶”、“劉阿姨”。
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由于最近腿疼得走不動,不得不暫停拾荒賣錢,但他捐資助學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下。他把這些錢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一直到了去年8月,劉盛蘭因慢性腎衰竭住院不能繼續拾荒,搬到了煙臺市福盛養老院,老人便將別人資助的錢和政府的補貼也都拿了出來。
今年元旦前,劉盛蘭老人因為特別想家,在侄子和社會熱心市民的陪護下,回到了招遠。考慮到冬季天氣寒冷,招遠輪胎西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最終說服老人,將老人接到養老院居住,免費為老人提供食宿,照顧老人生活。劉盛蘭老人從煙臺轉至養老院后,老人曾資助過的學生,都專程從煙臺、濟南、萊州等地來到招遠探望老人。18年拾荒助學,如今這么多孩子看望自己,老人的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劉盛蘭老人所獲獎項:
2005年1月,在CCTV感動中國之“長城杯”感動煙臺2004年人物評選活動中,劉盛蘭老人以高票當選“感動煙臺”年度人物。
2012年1月,煙臺市第三屆道德模范舉行頒獎典禮,劉盛蘭當選助人為樂道德模范。
2013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消除貧困獎”頒獎儀式上,劉盛蘭獲得“感動獎”。
2014年2月,劉盛蘭獲得“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