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五旬農婦18年間收養80多名棄嬰 當地民政局官員稱未來棄嬰將集中供養


馬年春節,江西省德興市銀城鎮新南村的50歲農婦饒梅香一刻也沒閑著。簡陋的磚瓦房里,火紅的對聯烘托出喜慶,6名殘疾兒童穿著新棉襖在房內嬉鬧,屋外,饒梅香則在皚皚白雪中為孩子們洗尿布,雙手凍得裂開了口子。
18年來,因為收留孤殘兒童,饒梅香再沒有回過老家上饒過春節,和親戚們也逐漸失去了聯系。有親戚說她傻,為了一幫陌生的“傻孩子”背井離鄉,但饒梅香總是嘿嘿一笑,她說,把這些孩子照顧大,是她一輩子的心愿
文、圖/本報記者肖歡歡
說起老家的老母親,饒梅香忍不住哽咽,這似乎觸動了她心里最柔軟的地方。18年了,因為要照顧這些殘疾的孩子們,她再也沒有回娘家過過一個團圓年。今年春節,她和老公宰了兩頭豬,還噼噼啪啪放了一陣鞭炮,說是要慶祝過去一年孩子們都平平安安,沒有一個夭折。要知道,饒梅香收養的棄嬰多數是有病的,先天性心臟病、地貧、腦癱,過去這么多年,因病夭折的孩子不少,每夭折一個孩子,饒梅香都要心痛上好多天。
18年間收養85名棄嬰
1996年冬天,饒梅香打開家門,看見門口放著一個襁褓。可能是天氣太冷,嬰兒發出一聲啼哭。她想也沒想就把嬰兒抱進屋,生怕孩子凍壞了。
“好好的孩子,做父母的怎么這么狠心。”看著孩子紅撲撲的臉蛋,饒梅香的心軟了。她找到當地的計生部門,官員見到饒梅香這么有愛心,就提議把小孩寄養在饒梅香家,每月給予150元孤兒生活補助。
饒梅香從小就喜歡孩子,于是便答應了。這名棄嬰名叫海田,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痹、腦積水,剛到家時,站立不穩。當時鄰居們都勸她,這孩子連走路都不行,一看就是個包袱,但饒梅香說,收養孩子是積德,自己只要能吃飽飯就行了。
丈夫祝正禮當時也不支持她,因為當時家里的生活非常艱苦,兩個兒子正在上小學,夫妻倆都是鄉下農民,靠種田為生。為了補貼家用,丈夫還要經常騎著自行車到縣城拾荒,補貼家用。即便如此,全家生活還是十分困難。但饒梅香對孩子的熱心讓丈夫的抵觸情緒慢慢消失。為了養活這個棄嬰,夫妻倆決定每天只吃兩頓飯,把省出來的錢給孩子買奶粉和尿布。最困難的時候,夫妻倆每天只能到菜市場撿剩下來的菜,兩口子應付著煮些菜粥喝。
隨后,當地人都知道饒梅香專門收留棄嬰,經常有人把不想照料的嬰兒丟在她家門口。18年來,她悉心照顧的孤殘兒童一共有85名,最多的時候,饒梅香家曾同時照顧15名棄嬰。目前,她收養的棄嬰中有的已經到美國留學了。
對孤兒比親生兒子還好
饒梅香夫婦原本想在當地租房種田,但從夫婦倆收養第一個棄嬰開始,他們的生活完全改變。因為大多數孩子沒有自理能力,這些小孩比正常小孩難帶多了。每天早上天沒亮,兩口子就趕緊起床,丈夫祝正禮生火燒飯,饒梅香給孩子們穿衣、洗臉、喂飯。天氣好的時候,她還要把這些孩子抱到外面曬曬太陽,然后,她才能到門前的田里干活。晚上喂完飯,再抱上床睡覺。每天收拾完,已是深夜,直到這時,兩口子才能做飯自己吃。
丈夫祝正禮說:“她一個人忙不過來,我除了干農活還得幫她,以前帶自己的小孩都沒有這么累。”因家里這些孩子需要照顧,祝正禮沒再去打零工,以前家里10畝地現在只種了4畝水稻。
如今,盡管有民政部門的補助,但養活6個孩子,饒梅香的日子還是緊巴巴的。“6個小鬼每天至少要吃5斤米,民政局每個月給我970元補助,還有一個,已經23歲,有癲癇,從今年開始,每年有3000元補助,現在,勉強能吃飽飯。”至今,饒梅香仍然住在一間破爛的瓦房中,連外墻都沒有錢粉刷。單靠種田,夫婦倆每月收入還不到1000元。
為何日子過的這么苦,還要收養這么多小孩?饒梅香說:“這些孩子一生下來就被父母遺棄本身就怪可憐的,加上又是不正常的孩子,讓人看了著實可憐,再說他們也是一個生命,如果我不照顧他們,估計他們早就死了。我只希望他們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饒梅香的兩個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一個27歲,一個25歲,如今在當地一家快遞公司當快遞員。兩人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情形時都說,母親小時候也沒對自己這么好過,起初他們不理解母親的做法,甚至有些“嫉妒”母親對這些智障孩子比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還好。但時間久了,他們體會到母親的不容易,也逐漸理解了母親的做法,便做起了母親的幫手。
醫院打地鋪照顧棄嬰
饒梅香家的孩子生病住院是常有的事。2002年4月,民政局工作人員抱了個剛出生4個多月的男嬰德小明到饒梅香家寄養。德小明從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特別瘦小,整天咳嗽,發起高燒時體溫達41℃,高燒不退,小臉紅紅的,燒得滾燙滾燙,整天哭鬧不休。
小明先在市人民醫院住院部住了半個月,但沒什么效果;后來又抱到銀城鎮衛生院住了一天院,沒有什么起色;接著,夫妻倆將小明轉到市中醫院,治了兩個月,還是收效不大。經過兩個半月的治療,醫生們都束手無策,說這孩子沒救了。饒梅香夫婦倆看著受病痛折磨的小明抱頭痛哭。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夫妻倆又騎著自行車帶著小明到十里遠的市郊看一位有名氣的中醫,自己掏錢開了十多副中藥。服了中草藥后,小明高燒退了。
此時,因為長時間看護,饒梅香已幾天沒睡覺,自己也生病了,不得不住院半個月,為了省錢,饒梅香選擇在醫院的地板上打地鋪。
后來,德小明的手術很成功,這讓饒梅香覺得一切的辛苦都值得。就在把德小明養得“白白胖胖”時,民政部門通知他們,有人要領養小明了。得知這一消息,夫妻倆傷心落淚了一晚上。但看到孩子有個好的歸宿,饒梅香只能含淚將孩子送給了別人。
不少棄兒有了好歸宿
18年來,最讓饒梅香揪心的,則是自己一手養大的孩子離她而去。2000年3月,寄養三年的春春被領養走了;2005年2月,德小明和小麗娟被送到了上饒福利院;2009年7月,5個月大的德小高來了;去年6月,又來了一個小姑娘……
18年,這樣的“迎來送往”,饒梅香不知經歷了多少次,每當這時,饒梅香心里都十分糾結。十多年的辛勤養育,當孩子們一個個活蹦亂跳時,卻要離她而去,這多少讓饒梅香有些感覺自己的“勞動果實”被人搶走了。但一想到孩子有個好歸宿,饒梅香只能含淚放手,因為這是她最大的心愿。“我既盼著有人收養他們,但真有人收養時我又舍不得。”
這些年來,饒梅香最念念不忘的是德麗娟。出生才三天的麗娟是2002年被送來的,饒梅香養了德麗娟三年,后來,她的腿治好后,就被人領走了。德麗娟被送走以后,她去上饒福利院看了三次。
由于年久失修,饒梅香家的平房已破敗不堪,成了危房,孩子們在家里玩耍也不安全。去年6月,夫妻倆蓋了三層的樓房,卻欠了外面6萬元錢外債,實在還不起。“我收養這些孩子,不求回報。只要我還有一點力氣,我就一定把他們照顧大,為社會減輕負擔。”饒梅香說。由于孩子們有病,大小便失禁,每個月光尿片都要用去好幾包,為了省錢,饒梅香有時將舊衣服洗干凈做成尿片,然后換洗,重復使用。
德興市民政局副局長童盛林表示, 這種民間收養的情況在不久的將來會得到改變,德興市將成立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這些殘疾的孩子將轉移到那里集中供養。屆時,“饒梅香”們的負擔將大大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