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報記者張榕博 片/本報記者 周青先
與當初最多只能活半年的預期相比,能再活6年多,吳吉林已經很欣慰。2007年10月,吳吉林成為一名淋巴癌患者,他先后做過大小28次手術,每天需吃下一公斤左右的中藥制劑;吳吉林還有另一個身份—— — 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34隊的責任技師,患病6年多的時間里,他在病床上研究出創新成果48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
最多再活半年
“大夫說,如果以后長瘤子了,可以來找他,但是現在暫時沒有好辦法了。”18日中午躺在家里的床上,兩腮塌陷的吳吉林猛喝一口醬黑色的中藥,抓起一瓣蘋果啃了起來。
1974年出生的吳吉林是一個典型的“油二代”,繼承了父親吳永堂采油隊維修技師的活兒,也繼承了他“每天都閑不下來”的“傳統”。在擁有數千口油井的勝利油田,大部分采油井卡殼、漏油、磨損都是維修工的事。
“隊上所有的事,幾乎都是維修班去處理。如果你維修師都不會做的事,還能指望去問別人么?”吳永堂說,技師離開一線,解決不了油井的難題,就完了。
可就在2007年10月,身體不適的吳吉林住院,看到和醫生聊完后妻子紅腫的眼睛,他才知道自己患了“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淋巴癌的一種)。分型復雜、治愈率低……偷偷上網查了半天,吳吉林后脊發涼。一個月后,病情被最終確診,醫生說他只能再存活三個月到半年。
自己才30多歲,生命就要倒計時了么?無奈、苦悶甚至是抑郁,吳吉林說他真想讓自己躺在床上結束剩下的日子,但慢慢地,他鎮定下來。他在日記中寫道:“與其讓病魔嚇倒,還不如振作起來做點該做的事。活不出生命的長度,那就活出寬度和厚度。”
2007年11月30日,吳吉林花90元錢專門買了一支公爵牌鋼筆。“這是我用過的最貴的鋼筆,一是想將來給孩子留個紀念,二是想從那天開始用這支筆記錄下生活的每一天……”
他給自己制定了一份特殊的“保命計劃”。喝中藥、吃蘋果只是“保命計劃”中“藥”的一部分,除了“藥”,他需要完成的還有“練”、“書”和“創”。“練”是鍛煉身體;“書”是讀書,他覺著自己文化底子薄;“創”則是創新,他希望多想新技術為油田做貢獻。
不聽話的丈夫
“保命計劃”一制定,吳吉林的妻子王春梅和女兒吳若彤特別高興。為了保證完成計劃,吳吉林還特意做了個考核表,每完成一項就打個“√”,完不成就打個“×”,還要被懲罰。
計劃剛開始實施,吳吉林每一項都完成得很好,但從2008年開始,計劃中的“√”開始不那么完整,妻子覺得他越來越“不聽話”。
2009年4月,吳吉林剛做完肝穿刺手術,在家待了兩個禮拜就待不住了,他跟妻子軟磨硬泡,說只是出去透透氣,一會兒就回來。然而晚上回家后,他就“著魔”一樣。妻子給他熬好了藥,一次次叫他吃,他不僅不理不睬,還愁眉苦臉地端著碗發愣。晚上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了,吳吉林守著一堆資料,反復扒拉。王春梅火了,沖進書房,一把奪去他手里的資料,這時吳吉林才想起跟妻子匯報下午去隊上的事。
原來,他白天發現一口井出油量比平時低,抽油泵的泵效更低,想研制個東西提高泵效。他跟妻子“算起了賬”,“什么泵效啦、出油啦、效益啦,講了一大堆。”心疼丈夫的王春梅只得將他的圖紙資料全部沒收,可吳吉林輾轉反側早將思緒放在了油井上。
就這樣,吳吉林半夜睡下了又爬起來查資料,娘倆就給他打個半對號;本來制定好的鍛煉計
劃半途而廢,就給他打個“×”號,幾年下來,“練”的一欄幾乎全是“×”號,而“書”和“創”的一欄卻基本被“√”占滿。
“勝利精神”
2010年7月,吳吉林的一項發明獲得了全國QC質量管理成果一等獎。頒獎結束后,吳吉林跑了6條街,專程找到成都一位書法家為他題字。然而當他打開那位書法家的大門才發現,這位書法家四肢僅剩下一只殘手。
書法家為他親筆題寫了“勝利精神”四個大字,吳吉林掛在他家客廳墻上再也沒摘下來。他向自己的徒弟張紅梅描述,“當你埋怨自己沒有鞋子穿的時候,你卻發現,有的人連穿鞋子的腳都沒有!”
用妻子的話說,吳吉林可沒有“視死如歸”那本事,只是腦袋里面全在思考工作上的事,讓他暫時忘了自己。在肝臟穿刺、骨髓穿刺陷入昏迷后,吳吉林還讓妻子把家里的工程技術書籍帶到了醫院。
2011年8月,吳吉林要在天津進行一次關鍵手術,和女兒說完話,他拉住陪在一旁的工友樊創明,示意如果他下不了手術臺,他電腦里還有幾份基本設計好的技術創新,別就這么“漏下”了。好在吳吉林挺過了那一關。
奇跡慢慢發生
“犧牲”身體鉆研創新的吳吉林沒有離死神更近,相反他還收獲了越來越多的技術發明成果。患絕癥6年多,吳吉林在病床上研究出創新成果48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他此前十幾年工人生涯創新成功的總和。
直到今年4月19日,閑不下來的吳吉林還到一采油工作井組去“跑站”,正和幾名工友聊天的時候,一口井突然噴油。剛剛還扶著立柱的吳吉林一個箭步躥過去,及時擰住閥門。“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地壓不穩也不該造成漏油,趕緊查查。”吳吉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