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一社區“山寨防空洞”成心病 數次引發地面塌陷
4月7日夜間,小梁莊社區一民居內地面塌陷,出現一個長、寬、深各約3米的大坑,目前,大坑已被臨時回填,但引發塌陷的地下防空洞該如何處理,讓居民犯了難。
回填后回填前
現場:墻根回填大坑再次下陷
“沒有發生人員傷亡已屬萬幸。”小梁莊社區247號院居民馬女士回憶,4月8日早上,該院南屋墻根下忽然發現一個大洞,延伸到南屋地面下,目測有好幾米深,幾乎貫穿了整個南屋。當時,南屋里住了4個人,幸虧地面鋪了較厚的水泥,且地下布滿了較粗的樹根。
在當地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的幫助下,大坑隨后用建筑垃圾回填,“4個人填了1天多”。5月7日記者看到,經歷了半個月,原本已被填平的大坑再次下陷了20厘米左右。居民稱,若地下的防空洞得不到徹底處理,再次塌陷是遲早的事。
人防部門:應由產權單位處理
5月7日,轄區街道辦事處城管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其了解,塌陷是防空洞上的排水管道老化、滲漏導致,已投入兩萬多元進行回填。原濟南第一建材廠倒閉后,該片區住房產權交接不太明晰,目前,正協調市國資委和山水集團盡快拿出處理方案。
市中區人防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此處防空洞在目前的圖紙上并無記錄,不是該單位直管的人防干道。早在1987年,因轄區內出現多處塌陷,市中區曾發文、撥款,要求產權單位將所有自行挖掘的防空洞進行回填,并明確“漏報漏填者自行負責”。因目前該片區房屋產權處置不明確,相關情況已向市相關部門報告。
居民:防空洞保留至今成心病
該片區是原濟南第一建材廠宿舍,目前該廠已不存在。附近多位居民向記者反映,多年來,該片區已數次發生地面塌陷,當時產權單位尚在,便由其進行填埋。后來又塌陷過幾次,因坑洞較小,便由居民自行處理了事。
78歲的居民鉉女士原是濟南第一建材廠的職工,上世紀70年代初,為響應中央“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廠里組織挖掘防空洞,她和同事們提著煤油燈挖過好多天。防空洞距地面五六米深、一米多寬,在地下縱橫交錯,向北大約延伸到經十路,向東延伸到建設路。對于上述說法,80多歲的原濟南第一建材廠副廠長楊先生予以證實。
隨著歷史變遷,原有的防空洞要么被開發利用,要么被回填,要么蓋樓打地基被夯實,而該片區成了居民眼中“被遺忘的角落”,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平房和地下的防空洞一起保留至今,成為居民的一塊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