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石頭窩窩"上建成民俗博物館
在高新區馬山頭村一處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座2000平方米的民俗博物館,收集鍋碗瓢盆等老式生活用品、舊式農機具、奇石等藏品4000余件。這就是農民劉玉柱自己出資200萬元,在村里兩塊廢棄的"石頭窩窩"上建成的濟南首個自籌民俗博物館。
將舊時生活環境完整復原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位于高新區的馬山頭村,一路沿山坡上行,經幾番轉彎后,一座古香古色的大院呈現在眼前,這便是劉玉柱的民俗博物館。
走進民俗博物館大院,舊時百姓家常用的石磨、大缸、米倉映入眼簾。劉玉柱說,大院分為小件古玩和奇石兩個展館。在小件古玩展館,收藏著老式油燈、收音機、飯碗、鏡子、花瓶等眾多小物件。"你看這個碗,上面有一個'補丁',因為那時候收入低,老百姓干一天活才掙幾分錢,而一個碗就要幾毛錢,碗裂了,他們不舍得扔,所以補上一塊東西還能繼續用。"
在大院的對面,還有一座新建的二層小樓,里面展示著從老式織布機、稻谷脫皮機、做飯用的燒火風箱到農耕用的犁和耙子等各種生產生活用具,將舊時生活環境完整地復原。
投資200萬元收集各類"寶貝"
今年55歲的劉玉柱,從2003年起就開始收集各種古玩。起初,劉玉柱將淘來的寶貝放在家里,但隨著寶貝越來越多,家中已經放不下了,在一個文化館朋友的建議下,他萌生了建設民俗博物館的念頭。"我做這件事不圖什么,就是想留下點有價值的東西。"劉玉柱說。截至目前,他在這個民俗博物館上的投入已經達到200多萬元,并且還在陸續往里"添寶貝"。
劉玉柱的民俗館受到了不少市民的歡迎,5年來已吸引5萬余人前來參觀,其中很多是大學生。"有的學生說還真沒見過這樣的博物館,自家開的收藏這么多東西,還給免費的礦泉水喝。"為了讓民俗館環境更美觀,劉玉柱雇人在沿路種上了果樹。目前,他最盼望的就是這個館能有專業的規劃,也期待相關部門能提供一定的幫助,共同把這份愛心事業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