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古人怎么玩?斗草,射柳,騎驢,打球花樣多。
斗草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春日雜興”曾描述兒童斗草情形。見畫中題詩。蓋江南春早,立春草長,兒童互相用草角力,堅韌者勝,折斷者敗。
明翟佑《四時宜忌》:“《荊楚記》曰:三月三日,四民踏百草。時有斗百草之戲,亦祖此耳。”高啟《斗草》詩:“摘拾遍叢叢,鋪茵曲檻東。眾家誰得?勝獨有并紅。”
掛五彩線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周處《風土記》謂:“角黍,人并以新竹為筒粽。楝葉插頭,五采系臂,謂為長命縷。”
宋人余靖《端午日即事》詩:“江上何人吊屈平,但聞風俗彩舟輕。空齋無事同兒戲,學系朱絲辟五兵。”所謂五兵:弓、矛、戟、劍、戈;代表戰(zhàn)亂,系朱絲避之。后剪采為小虎,粘艾葉戴之鎮(zhèn)邪惡。
《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制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椹之類,以彩線穿之,懸于釵頭,或系于小兒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