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進行了調整,明確了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
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
《通知》明確,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底,濟南市常住戶籍人口為681.4萬人,6個市轄區常住戶籍人口約為433萬人。按照新的標準,濟南屬于Ⅰ型大城市。
新標準有四點重要調整
與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相比,新標準有四點重要調整:一是城市類型由四類變為五類,增設了超大城市。二是將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別劃分為兩檔,細分小城市主要為滿足城市規劃建設的需要,細分大城市主要是實施人口分類管理的需要。三是人口規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小城市人口上限由20萬提高到50萬,中等城市的上下限分別由20萬、50萬提高到50萬、100萬,大城市的上下限分別由50萬、100萬提高到100萬、500萬,特大城市下限由100萬提高到500萬。四是將統計口徑界定為城區常住人口。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按2010年人口數據特大城市有10個
新城市標準意味著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將面臨“降級”。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截至2010年,城區人口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40個,按照舊的標準,都是特大城市。而按照新標準,特大城市是指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按照2010年的數據就只有10個。粗略統計,在新標準之下,仍能維持特大城市“身份”的僅有武漢、東莞、佛山、成都、南京、沈陽、西安、杭州、哈爾濱、蘇州10個城市。上海、北京、重慶、深圳、廣州、天津則晉升為超大城市。
據了解,特大城市在被限制人口規模的同時,也往往會有相應的政策扶持,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等方面也會得到政策傾斜。
此次調整之后,大量原本享受特大城市待遇的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將退出特大城市陣營。為了重新獲得原有的政策扶持,這些城市很有可能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方面加大力度,及早重返特大城市行列。 (綜合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