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標”為鎮改市打開一扇門
專家解讀
國務院對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進行調整,明確了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記者20日采訪部分專家,他們表示,當前,中國城鎮化正處于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有利于更好地實施人口和城市分類管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1
利于人口和城市分類管理
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與以往相比,不僅更加細化,還普遍提高了人口規模的上下限。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新標準更加清晰,更能適應當前城鎮化實際要求。與一些政策的對應性更強,以戶籍管理制度為例,以此為標準,什么城市需要限制人口,什么城市需要適度放開,都一目了然!
受訪專家表示,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有利于城市管理。對此,陳飛表示:“比如對大城市的細分,更好地適應了對人口的管理,增設超大城市,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完善城市等級體系,另一方面能夠更有針對性應對個別城市的大城市病問題!
2
真實反映城市人口集聚
新標準特別提出,將統計口徑界定為城區常住人口。
石楠表示,以前統計口徑多是戶籍人口、非農業人口,現在按照城區常住人口,更符合實際。他說:“特別是沿海城市,農業人口、非戶籍人口占比例很大,以常住人口來界定,能真實反映城市人口集聚情況!
在陳飛看來,以常住人口來界定城市人口,更加符合勞動力的就業實際和人口空間分布常態。能夠確保各個城市在規劃基礎設施和提供公共服務時最大限度地實現供需均衡。
許光建表示:“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不僅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還對社會管理等公共服務都有積極意義!
3
鎮改市將變得順利
值得一提的是,新標準對小城市標準并沒有設置下限。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廣東、江蘇、浙江一些鎮的人口和經濟規模都已達到城市水平,但在行政等級上仍是鎮,其審批權、資源配置權有限,基礎設施亦未納入大市政范圍,各方面已跟不上人口和經濟的發展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秀山指出,《通知》淡化了戶籍的概念,為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掃清了一大障礙,同時為鎮改市打開了一扇門。在新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下,這些鎮改市將變得順利。
目前,國家正在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試點方案敲定62個地方試點,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重點,試點內容即包括鎮改市。 (綜合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