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鏈接
城市標準演變
聯合國通常將100萬人作為劃定特大城市的下限,各國在各個時期的具體分級標準不盡一致。
1980年,我國首次參照聯合國的標準規定中國城市人口(中心城區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達到100萬以上的城市為特大城市。2010年《中小城市綠皮書》界定城市規模達到市區常住人口為300萬至1000萬的中國城市為特大城市。2013年7月,“國家中長期新型城鎮化規劃”中城市規模認定標準根據市區常住人口規模進行認定,市區常住人口超過500萬人的城市認定為特大城市。
我國對特大城市的認定標準是與時俱進的:從人口類型看,1980年的標準是指“市區非農業人口”,2010年和2013年的標準是指“市區常住人口”;從人口數量規模看,1980年的標準是達到100萬以上,2010年的標準是300萬至1000萬,2013年7月以后的標準是達到500萬以上。
一二三線城市與新“城標”啥不同
在關于地產新聞的報道中,經常出現“一二三線城市”的說法。與新城市規模標準按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不同,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城市規模、區域輻射力是劃分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主要標準。
2014年最新中國城市等級劃分顯示,目前被普遍公認的一線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天津。濟南、青島等8個城市位列二線發達城市,二線中等發達城市有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