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激發文化創造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努力把濰坊打造成為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達、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的文化強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工程,注重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誠信濰坊建設深入推進。積極開展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努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市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圍繞迎接十八大的召開組織開展集中宣傳活動,努力營造濃厚氛圍。
公益性文化事業得到大力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基本文化保障能力,讓群眾廣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不斷完善,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實現免費開放,農家書屋提前兩年完成建設任務、實現全覆蓋。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正式掛牌,49個項目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文化產業不斷培育壯大。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去年完成文化產業投入468.32億元、增長23.5%,其中核心層投入309.77億元、增長36.2%。成功舉辦第四屆文展會和首屆中國畫節。作為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主要舉辦城市和分會場之一,成立了十藝節組織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制定了籌備工作方案,確定了重點打造劇目,對十藝節社會文化創作進行了廣泛發動,在全市掀起“群星獎”創作的新高潮。突出抓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打響“好客山東、逍遙濰坊”品牌。去年,共接待游客3631.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02.1億元。
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步伐加快。加快政府職能從辦文化向管文化、從管單位向管行業、從管直屬向管社會文化發展轉變,實現管辦分開,增強發展活力。市縣兩級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全部成立、運行,重點新聞單位改革不斷深化,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穩妥進行,文化產權交易所投入運營。連續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