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獻禮山東十藝節,沖擊全國十藝節“入場券”,泰安市山東梆子劇院對傳統劇目《兩狼山上》進行改編。“夏練三伏”,這些演員穿著厚厚的戲服反復排練,為了藝術,充滿激情。
一個動作反復排練幾十遍
10日,天氣炎熱又潮濕,在泰安市山東梆子劇院演出舞臺上,山東梆子經典戲劇《兩狼山上》正進行匯演前彩排。舞臺上幾十位演員穿著厚重的戲服,在導演陳貽道的指揮下,一遍遍走臺步。
劇場里同時開著兩臺空調降溫,但在厚重的戲服面前根本起不了太多作用。不少演員為不影響排演,出汗就直接用手擦一把。“今天一上午,只是排練戲劇中的一小節段,為了劇目更精彩,每個動作都重復了幾十遍甚至上百遍,導演只要發現不對,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會糾正好多遍,直到做到最好。”一位演員說。
今年50歲的演員劉同明在劇中扮演潘美一角,也和所有年輕演員一樣,一遍遍練習一遍遍糾正。他告訴記者,《兩狼山上》從年前就開始排演,現在離匯報演出越來越近,每天彩排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導演指揮完看劇本或者和樂隊商量的間隙里,我們趕緊喝點水,或者抽空上廁所。每天排演中,幾乎看不到有打電話的演員。”
在現場,所有的主創演員都在積極備戰,演員張先生形容,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直到把動作做得滴水不漏。“有些演員有武戲,一遍遍地前空翻,有的還側翻在地,這個舞臺上留下太多汗水。”張先生說。
后背硌出一道道血印子
“舞臺上演員華麗驚艷,但背后有大家看不到的艱辛,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沒點吃苦精神,做不了戲劇演員這一行。”演員劉同明告訴記者,演員都需要著戲服上場排練,一練就是五六個小時,由于身上綁著大旗和裝飾,結束排練后,每位演員后背都被硌出一道道血印。
國家一級演員宋其美也參加了《兩狼山上》排練,作為主演的她,曾因腰椎勞損做手術,如今帶著傷痛繼續工作。宋其美說,練習時腰椎還是會疼,尤其是演出結束下臺后,疼得直掉眼淚,一動也不敢動,但再苦再累也要堅持。
"演員在排練場上練習后,導演指出不足之處,回到家得自己琢磨繼續練,我們都管這叫‘練私功’。演員不能光指望舞臺時間,導演指導完自己就得下狠功夫。”宋其美說,她每天臨睡前都會想,今天終于完成任務,緊接著第二天又有新任務,又要重復練習。
改編后更尊重歷史
泰安市山東梆子劇院書記齊成順說,《兩狼山上》改編是劇院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一次,請來陣容強大的主創班底,也將劇目由“演義說”改為“歷史說”,都是為順利通過今年山東十藝節,努力拿到2013年中國十藝節的“入場券”。
“‘演義說’改為‘歷史說’,就像潘美在傳統劇目中是奸臣,而在新改編后,他不再是奸臣。我們就是要做到尊重歷史真實。劇中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特別予以保留。”齊成順說,從演員到樂隊再到舞美,上百人的團隊都在爭分奪秒準備劇目,該劇的編劇、導演、服裝設計等人員,都是中國藝術節文華獎的獲得者。
□鏈接
《兩狼山上》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泰安市山東梆子劇院唱響全國的經典劇目。該劇緊緊圍繞“擦干身上血重上陣,拭去眼中淚再出征”的行動主線,精雕細刻了楊業這位“一片丹心昭日月”的老將軍形象,對楊家將這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和故事,進行重新解讀和詮釋,用山東梆子這一激揚高昂、特有的古老藝術形式來塑造歷史人物,將末路英雄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