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自古即是帝王封禪之地,意喻國泰民安,百姓在安居樂業的同時也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在“十藝節”倒計時一周年系列廣場活動中,泰山皮影、泰山泥塑、泰山玉、泰山彩陶、桃木雕刻等多項民間工藝集中亮相,巧奪天工的技藝令人大飽眼福。
泰山皮影戲具有400多年的歷史,又稱人子戲、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驢皮制成,故還通稱驢皮影,泰山皮影戲劇目多取材于泰山文化傳說,唱腔以山東大鼓為主,剛中有柔,具有雜家風格,體現了泰山文化的兼容性。
泰山泥塑造型夸張變形,粗獷豪放,寫意傳神,色彩凝重、質樸,是泰山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市場開發價值,2009年10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玉產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山麓,主要分布在石臘村。泰山玉形成時間距今二十五億三千六百萬年,質地細膩溫潤;顏色以黑色為主,有碧綠、暗綠、墨黑等色,半透明至微透明,油脂、臘狀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