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班,我每個月還能拿到工資。”這是一位員工家屬的感嘆。3月21日記者了解到,嶗山區高科園株洲路上一家公司自3月中旬為公司員工父母開通辦理親情孝心工資卡,根據員工的親情孝心工齡,公司打入“親情孝心工資卡”定額“孝心補貼”。每月除了員工自己能按時領到工資外,遠在家鄉的父母也能領到200到400元不等的親情工資。此做法在網上引起網友討論,直呼“暖人心”。對此,有專家表示此舉既可“留人”“留心”,也能倡導“孝心”,值得借鑒。
親情工資額按工齡計算
3月21日,一條“親情暖心工程,為員工父母發工資”的公司微博引起了網友的關注,不少網友紛紛轉發,并有網友評論該舉措“人性化”和“暖人心”,還有網友表示“羨慕嫉妒恨”。
記者電話聯系了嶗山區株洲路上的這家公司,接電話的人事部張女士向記者介紹道,親情暖心工程主要是公司通過聯系各員工父母,經過雙方簽訂協議,公司為員工父母開通辦理親情孝心工資卡,根據員工的工齡,每個月補貼員工100元或200元 ,打入“親情孝心工資卡”定額“孝心補貼”,員工在月度工資中拿出另一部分等額的“孝心補貼”金額100或200元 ,兩部分合在一起,共200到400元不等,匯入員工父母的“親情孝心工資卡”中。該卡由員工父母持有,由公司統一發放郵寄到員工父母家中。
據了解,“親情工資卡”暖心工程于3月中旬正式啟動,公司內部制定親情孝心工資存儲標準。親情孝心工齡滿一年員工,父母每月共收到200元,親情孝心工齡滿兩年員工,父母每月共收到300元,親情孝心工齡滿三年及三年以上員工,父母每月共收到400元 。工齡自2013年起開始累積,最多不超過400元,最低不低于200元。
留住員工心并倡導“孝心”
“我已經收到了孩子公司寄過來的‘親情工資卡’了,等著下個月這個時候,卡上就有錢啦!”該公司電氣事業部員工袁女士的媽媽樂得合不攏嘴,她告訴記者,2012年底,孩子就回來告知公司要為員工父母辦理“親情工資卡”,于是準備好了復印件等相關手續,在公司協議上簽了字,2月底就收到了卡。“每個月200塊錢,雖然不多,但是能說明孩子工作穩定。對孩子工作也是一種激勵吧。”
“可能以前每個月我只能給父母打幾次電話,不能在他們身邊,也不能每個月都按時給他們錢,現在公司給我的父母發‘工資’,真的讓我感覺到公司的關懷延續到家庭中了 !”該公司人事部張女士對記者說,父母住在河南,以前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最想做的事情還是把工資給父母寄回家,但是時間原因,有時難以及時匯到父母那里。“我覺得這種舉措是幫我們盡孝心吧!”
公司每月多支出6萬多元
“錢超所值,增強了員工歸屬感,也可以借此倡導孝心社會。”該公司總經理屈東明說,“現在員工壓力大、工作辛苦,也許沒有過多時間孝敬父母,發放親情工資就是希望能代他們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希望員工家人放心,也是對員工辛勤工作的感謝。”員工王女士對記者說,公司為員工的家人送去了溫暖,員工自己也很感動,也深感溫暖,這讓自己在工作中充滿干勁。
屈總經理稱,目前該政策仍處于嘗試階段,公司現在滿一年工齡及以上員工607人,自3月開始每月補貼100元 ,公司每月至少要多支出60000元 。此后,隨著員工增多,工齡的累積,費用也會繼續增大。
■專家
人性化做法一舉多得
青島社會科學院教授劉同昌告訴記者,現如今勞動力結構改變,企業用人開始出現緊缺 、招工難的現象,為此,如何防止人員流失、優秀員工跳槽,成為企業面臨的難題之一 。公司對員工父母發放“親情工資”是采用新方式為員工增添福利 ,是一種留人也留心的人性化做法,把員工當作一家人,員工才會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他們才會真心實意地去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業長久地生存和發展。同時,只有對“ 父母”先盡孝,才會對自己所在的企業“忠實”,兩者也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記者 郝園園 實習生 徐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