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錫商人張強是張夏村福山陵園公墓投資人之一,站在滿目瘡痍的停工現場。 實習生楊百會 記者郭吉剛 攝□本報記者 郭吉剛 實習生 楊百會
在長清區張夏鎮張夏村東邊,有一片綿延數百米的荒山,周圍雜草叢生,到處堆砌著建筑垃圾,一座被開挖的巨大山體遍布著廢棄的墓穴群。2012年2月,這片號稱占地500畝、正在建設中的“福山陵園”項目被當地政府部門叫停,幾近建好的公墓被強行拆除,至今未有動工跡象,徹底變成了一座“爛尾”公墓。在如今墓葬用地供應日益緊張的情況下,這座“爛尾”公墓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又緣何被突然叫停?
現場探訪
“公墓”成荒地 成群墓穴被搗毀
“福山陵園”公墓項目位于長清區張夏鎮張夏村東頭。3月27日,記者在早已荒蕪的施工現場看到,不少廢棄的混凝土、沙石等建筑材料堆砌在一旁,施工車輛頻繁來往的軋痕還依稀可見,車輛通行的道路一旁是被開挖的巨大山體,大堆的亂石散落在山體下面。
在不遠處的山坡上,層層疊疊的墓區已初具規模,大約有20余畝,占據著半個山體,一直延伸到山腰。格子式的墓穴一排排延伸百余米,非常規整,走近卻發現成群墓穴已被搗毀,幾百米的圍墻亦被拆毀。陵園整個區域內已荒草叢生,冷冷清清。“當時修建時場面挺大的,后來不知什么原因被拆除了。”張夏村村民李某告訴記者,這座公墓是2010年初開始動工的,其間一直修修停停。2012年2月,該公墓突然被強制停工,建好的墓穴也被人強行拆除。而在工地之外遠處的山坳里,已被投資商租下來的大片土地也一直荒置著。
修建之初
村委會將土地“外租” 村民被迫遷墳
2010年初,“福山陵園”公墓項目剛剛修建時,曾在當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兩年后該項目又突然垮掉,令村民們大跌眼鏡。“聽人說是項目違規了,具體什么原因大家都說不清楚。”公墓項目為何被突然叫停,當地村民眾說紛紜。“福山陵園”公墓為何會選址在張夏村?為了解項目的具體情況,記者找到了張夏村村委會主任于某。于某表示,福山陵園所在的那片約500畝的荒山,2010年初,因為村里財政緊張,村委會為充實村集體財政而將其出租了出去,租期為30年。村里后來跟投資商達成協議,準備在山上修建一座三四十畝的“公益性公墓”,屬于村辦公墓,只對當地村民出售。
而據當地村民介紹,關于出租的這片荒山,有十分之一是農用田,剩余的都是荒坡,栽種著核桃樹等果樹,后來開山時都被毀掉了。當地村民還表示,原來村里的墳地也在這個范圍內,后來因為該項目建設而被迫遷了出去。“當初說好的把墳遷出去,等公墓建好后再遷回來,可現在村辦公墓也沒影了。”
記者走訪得知,村民當時的補貼標準是“一畝600元一年,30年是18000元”。村民王某告訴記者,只有農用地的錢給了村民,不屬于可耕地的其余荒地的錢都上交了集體,可村民們并未因此得到任何實惠。
被迫叫停
不符合土地“招拍掛”借“公益性”外殼未果
50多歲的王國富是德州武城人,是“福山陵園”項目最早的策劃人。在濟南一家殯儀館工作多年的他,深諳墓葬行業的巨大利益,瞅準了修建公墓所帶來的商機。2009年,王國富看中了張夏村這片“黃金寶地”,準備在此招商修建大型墓地。
“當時想建立一個經營性公墓,但后來政策變化了,就沒有辦成。2009年時有土地租賃協議就可以修建公墓,但到了2010年,土地需要‘招拍掛’了,就沒有跑下來手續。”王國富說,從2010年初,王國富曾拿著公墓的可行性報告和土地租賃合同等材料向區民政局等幾個部門同時申請,但均被拒絕,“因為不符合土地‘招拍掛’的程序”。
即使是沒有手續,該項目還是如期啟動了。“因為沒有辦下手續,我原打算以公益性公墓為依托,等待完善相關手續后,再轉為經營性公墓。”王國富說,因為修建過程中幾度停工,又牽扯到跟合伙人的經濟糾紛,2011年4月,這片荒山最后被轉手給自己的同鄉郭建民。郭建民接手后,便一直在跑公益性公墓的審批手續。
“經營性公墓搞不成了,想建成公益性公墓收回一些成本,其余土地搞點養殖和生態農業。”郭建民稱,公益性公墓在村委會申請下被順利審批下來,所有建設項目也均在規定之內進行,當時已基本建成18畝的墓區,圍墻也已修好,沒想到最終還是被拆掉了。“政府說是違章建筑,但為啥都快修好了才拆,要拆早干嘛去了?”眼看著快修好的公墓被拆掉,郭建民始終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