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濟南公墓分為公益性和經營性兩種。公益性公墓不對外經營銷售,對多數市民來說,可購買的只有經營性公墓。據了解,省城經批準的經營性公墓有9處,分別是玉函山安息園、玉頂山公墓、雙峰山陵園、恭德陵園、歷城勞動人民安息園、山東福壽園、章丘南陵園公墓、平陰青龍山安息園和商河龍泉公墓,9處公墓墓價普遍過萬。
(《齊魯晚報》4月2日報道)
9處公墓“墓價普遍過萬”,最貴的則超過10萬元,不僅如此,使用期限只有20年,而且每年還得交180元管理費,也就是說買來的墓地并非是長期,只是暫放。與住宅房七十年的使用期相比,可以說遠遠地超過了房價。
墓地不可能在城市中心,新建的墓區大都在邊遠的郊區,況且利用的是山坡山地建造,按說地價要廉價很多。再則,據測定,一畝地可以修建350個墓位,一個墓地超出萬元,起碼可以收入400萬元之上,除開成本價,加上每年的管理費,利潤該是多大,可稱得上是天價墓。
從此地的墓地看,即使是這么高的價,購買者依然絡繹不絕,有的已經售之一空,有的已經處于飽和,可見墓地供不應求。一個省城才9家經營性公墓,而且供應量又非常有限,自然就無形中形成了壟斷,壟斷自然就帶來壟斷價格,價格即使再高,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
更值得一說的是,這么高的墓價,還得另外加價“按照市物價局核準的標準,該公墓分5年期和10年期一次性交納護墓管理費,每年的使用費是180元。”可見此種墓價不僅得到物價部門的認同,而且還嫌不夠,多加再加。
經營性墓地是商品,但又不完全是商品,帶有很強的公益性,為何不增加供應量,為何對天價不進行限制,為何還要收管理費?這不能不說,公益性孱弱,商業氣息太濃。天價墓地并不僅在此地,其它地方也是一種普遍現象,究其原因,除了開發商的謀利沖動外,也若隱若現地顯現其它的問題:有的認為經營性就是由其自主,放任監管,任其漲價;有的利用管理者利用掌管墓地的權利,做起墓地買賣,將計劃征用的土地轉手倒買倒賣;甚至有的打著合伙的名義,開發商在前頭唱戲,自己在后臺分利,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鏈;不管怎么說,廉價的墓地,售出天價都不正常。
《關于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提出“遺體接運、存放、火化等基本殯葬服務將執行政府定價,遺體整容、防腐等延伸服務按非營利性原則執行政府指導價”,可是唯獨沒有對墓地實行政府定價。墓價是殯葬的大頭,這個大頭不抓住,殯葬高價怎么降得下來,遏制殯葬暴利又從何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