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5月8日訊(記者 李曉東 劉蒙蒙)在濰坊打工的王女士于5月1日在高新區婦幼保健院通過剖腹產誕下一名女嬰,但膀胱卻在手術時發生破裂。王女士的家屬認為是醫院在手術時造成醫療事故,醫院對此進行了否認,稱是手術中器官損傷并發癥。
8日下午,記者來到高新區婦幼保健院住院部5號病房見到了王女士,床邊掛著一根導尿管和導尿袋。據王女士的丈夫稱,本來1日手術,7日就能出院的妻子連日來一直靠導尿管排尿,下腹還不時隱隱作痛。
“都8天了,醫院一直不給個說法。”李先生描述了手術當天的情況,1日一早,李先生就陪妻子來到高新區婦幼保健院,9點左右王女士便進了手術室進行剖腹產手術,9點46分,順利誕下一名女嬰。“孩子出來了,大人沒出來,緊接著就進去了4名醫生,我就覺得不好了。”李先生隨后被醫生叫到了辦公室。李先生說,當時醫生告訴他,他的妻子在手術時膀胱發生了破裂,并將發生的情況作了說明,讓其在剖宮產術協議書上就手術過程中發生的問題簽字確認,表示已告知家屬。“醫生寫的字我也看不大清,讓我簽我就簽了”。直到12點左右,王女士才從手術室出來。
據了解,李先生和妻子來自日照市五蓮縣,在濰坊打工。今年40歲的王女士先前已經進行過兩次剖腹產手術。“隔壁病房同樣做了剖腹產手術的人兩三天就拔掉尿管出院了,我們卻在醫院里面住了8天還不行”。李先生說,妻子膀胱破裂,醫院肯定有責任,并要求給予10萬元的賠償,但是醫院給出的答復始終稱手術是順利的,膀胱破裂不是醫療事故。
隨后記者來到醫院三樓,醫務科吉主任告訴記者,李先生的妻子王女士先前已經進行過兩次剖腹產手術,加上是高齡產婦,在5月1日的手術當中發現子宮與膀胱之間有很明顯的粘連,而且器官壁很薄,手術醫生在進行正常的器官分離后發現膀胱頂部有0.5公分的破裂,隨即找來外科醫生進行了修復處理。
“這不屬于醫療事故,是患者手術中器官損傷并發癥。”吉主任說,患者家屬來醫院找過,但是開口要10萬元賠償是不合理且沒有根據的,王女士出現的情況屬于剖宮術協議上中提到的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里器官損傷一項,而非醫療事故,而且醫院已經對其進行了修復,王女士術后休養7天便可出院,但是出于情況特殊考慮,術后10天就可以拔掉導尿管康復出院,對以后的生活也不會產生影響。但是醫院接下來仍會對手術時的情況繼續調查并對患者家屬進行解釋,協商處理辦法。
8日是王女士剖腹產第八天,仍在高新區婦幼保健院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