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狗窩、豬圈、風箱里搜農藥
“拿貨也簡單,給生產廠家打個電話,廠家就能馬上通過物流發貨。”劉世娜說。但她表示,因為農業局“查得緊”,自己并不敢以身試法
在出口危機緩和后,安丘市農業局的工作人員不敢松懈。逢春播時節,往往天剛蒙蒙亮,農業局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就已經下到鄉里。
因為對神農丹的藍綠色包裝盯得緊,安丘市農業局執法大隊副隊長韓國成笑言:“吃飯時看到綠色的韭菜炒雞蛋,我的眼前都能蹦出神農丹的樣子來。”
馬振榮也發現,墨綠色的農業執法車頻繁地出現在田間地頭,“幾乎每天都能見到”。他聽到一些傳聞:“2008年,幾個賣高毒、劇毒農藥的經銷商被罰得血本無歸。”
這得到了安丘市農業局的證實。更為準確的版本是,2008年,由農業局牽頭,與公安、質檢、工商等部門聯合執法,先從流動的小攤販入手,查處了一批違法銷售經營高毒、劇毒農藥行為的經銷商,高毒、劇毒農藥被沒收,經銷商被拘留,并處以高額罰款。
然而,重罰之下,也有“鉆空子”的可能。
劉世娜在安丘做了十幾年的農藥批發生意,常常和農藥生產企業與零售商打交道。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雖然安丘市已禁止出售、使用神農丹,但直到現在,仍有不少農戶向她表達過,希望購買神農丹的意向。
“拿貨也簡單,給生產廠家打個電話,廠家就能馬上通過物流發貨。”劉世娜說。但她表示,因為農業局“查得緊”,自己并不敢以身試法。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因為利潤空間小,不少農藥零售商并不希望銷售神農丹一類的劇毒農藥。“賣這種進口藥才能多賺點錢。”一位名叫周杰的農藥零售商說。
但過去,即便不賺錢,農藥零售商還是會備上一些神農丹。因為不少姜農“只認一種”。馬振榮也坦言,自己當年種植內銷生姜時,也是如此。
因此,在安丘農業執法日趨嚴格的幾年里,曾出現過農藥零售店用神農丹當“招牌”,借此帶動其他高利潤農藥的銷售。
多次搜查出高毒、劇毒農藥的經歷,讓韓國成記憶猶新。
一次隨機檢查中,執法監察大隊進入了一家不起眼的農資銷售店,趁著同事與店主交談,韓國成鉆進了旁邊放滿了雜物的過道。
“越臟越亂的地方越有可能放高毒、劇毒農藥。”韓國成說。果然,在角落的狗窩里,他發現了一個箱子,箱子旁臥著一只看門犬。
“怕狗撲過來,我拿著棍子小心翼翼地把箱子拖出來。”拖出來一看,里面是15瓶氧樂果(高毒殺蟲劑,國家農業部允許使用,但安丘市禁用)。
韓國成對法治周末記者說,以前甚至還有從銷售者家的養豬圈、燒火的風箱里搜出高毒、劇毒農藥的例子。
而之所以能夠及時掌握高毒、劇毒農藥的銷售線索,則是因為2007年后,安丘市在每個鎮、街道、社區、村,逐步建立起設有農藥監管員和信息員的“信息網”,對農藥的經營和使用實現“無縫隙監管”。
在加強農藥監管以來,安丘市也因此收獲了名聲。
2011年,安丘市被國家質監局列為出口農產品區域化管理示范縣,國家農業部、質監局兩次在安丘市召開現場會,推廣安丘區域化種植經驗,并把這一經驗定名為“安丘模式”。
此外,安丘蔬菜被確定為香港在長江以北唯一的直供產地,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蔬菜供應地。
安丘市農業局局長于慶滿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去年,當地生姜年出口創匯1億美元,從事生姜加工的企業達1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