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13日,家住即墨豐城鎮的遲先生接到一個陌生號碼,對方自稱是其堂弟,遲先生信以為真 。第二天,“堂弟 ”又打來電話稱自己因嫖娼被警察抓了,求遲先生匯5000元錢過去“救急”,遲先生毫不猶豫先后四次將5.8萬元打入對方賬戶,后來才發現上當。接到報案后即墨警方迅速出擊,民警經過調查發現詐騙嫌犯使用的是即墨方言,由此鎖定了即墨當地人劉某某,隨后警方順藤摸瓜將三名嫌疑人抓獲,目前三名嫌疑人已經被刑事拘留。
“堂弟”謊稱出事騙走5.8萬
4月13日中午,家住即墨市豐城鎮的遲先生正在家中睡午覺,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在電話中一男子說:“哥哥,我換手機號了,以后聯系就用這個號碼了。”遲先生當時迷迷糊糊也聽不出對方是誰,便問了一句“你是誰?”結果電話那頭的男子用很驚訝的語氣反問了一句“你怎么連我都聽不出來了?”這讓遲先生挺不好意思的,便遲疑地問“你是小響(遲先生的堂弟)嗎?”這時,電話那頭才放松了語氣說:“是啊,我現在在外地出差,一定記著新號啊。”之后兩人掛了電話。
第二天上午,遲先生又接到了“堂弟小響”的電話 ,電話中,“堂弟 ”用十分焦急的聲音對遲先生說:“哥,快,快幫幫我,我在煙臺出差,昨晚在一家洗浴中心嫖娼被公安抓了,得交5000元罰款,我身上錢不夠,你快點給我送過來吧,我也不敢跟家里人說,只有你能幫我了”。遲先生一聽這事,也很著急,馬上就說“可我一時半會兒怎能趕過去?”“堂弟”便給了遲先生一個銀行賬號,說是當地派出所的賬號,讓遲先生馬上匯款。遲先生連忙匯了款,之后,“堂弟”又一再打電話,以“補交罰款、處理關系”等理由先后讓遲先生又匯了三次款總共達5.8萬元,然后便沒了音信 。過了兩天,遲先生想問一下“堂弟 ”回家了沒有,結果手機關機,遲先生又撥打堂弟之前的手機號,堂弟說自己一直待在自己店里,從沒去過煙臺。遲先生方知自己被騙。
從2012年初以來,即墨警方陸續接到了多起以受害人親朋身份打電話騙取受害人錢財的案件報警,受害人多居住在農村地區,被騙數額普遍較大,少則幾千元,多則十幾萬元,給群眾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年來已作案30余起
即墨警方經縝密偵查、積極走訪受害人獲知,實施電話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打電話時均使用即墨當地口音,警方分析本地人作案可能性大。
經對犯罪嫌疑人詐騙過程中提供的銀行賬戶進行查詢,發現銀行賬戶的開戶地在廣東 、廣西一帶,且贓款均是在廣東、廣西等地的銀行進行轉款,經堅持不懈地追蹤偵查,辦案民警發現絕大部分贓款在經過了一次次轉款后,最終都轉回到了即墨的一個賬戶。
“正是嫌疑人的方言出賣了他們。”辦案民警說,從口音上判斷,三人說的都是即墨方言,經層層剝繭抽絲,最終辦案民警將偵查重點放在了即墨市劉家莊鎮劉某某身上。經對劉某某開展外圍調查,發現其在即墨市藍村鎮有兩處暫住場所且平日無正當職業,但此人在今年初卻花費二十余萬元投資承包土地,經調查發現其資金來源不明,警方初步確定劉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經周密摸排,架網布控,5月17日上午,即墨市公安局刑偵大隊一中隊民警在藍村鎮某小區一棟出租房內 ,將涉嫌電話詐騙的犯罪嫌疑人楊某某(女,32歲,廣東省人,現居住即墨)、劉某某(男,20歲,即墨市人)、袁某某(男,42歲,即墨市人)抓獲。經審查,該三人供述2012年5月以來,經預謀,在即墨市藍村鎮某小區租下一戶樓房,每天在該出租房內以受害人親朋身份打電話騙取受害人信任,以被公安機關抓獲或發生交通肇事緊急需要錢,使受害人向提供的銀行賬號里匯款后取走的方式詐騙作案,在青島地區實施詐騙作案30余起,涉案金額50余萬元的犯罪事實。現該三人已被即墨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提醒
詐騙對象主要是中老年人
5月17日是“世界電信日”,警方提醒廣大群眾提高防范意識,警惕上當受騙:犯罪分子多冒充受害人的親戚、同學或朋友,通過套話騙取受害者的信任。
一般詐騙流程是:先撥通受害者電話,讓受害者“猜猜我是誰”,如受害者說“真的想不起”,犯罪嫌疑人就會說“你連我都忘了,那就算了”;如受害者“恍然大悟”說“哦,你是某某”,嫌疑人就會順著說“是呀,你終于想起來了”,然后就說近期要去看望對方,獲得好感,次日或稍后兩日編造在去的途中出車禍、嫖娼被抓等謊言,向受害人借錢,讓受害者匯錢到指定的賬戶。
詐騙的受害人主要是40歲至60歲年齡段的中老年男子。警方還介紹,電話詐騙的犯罪分子準備充分,精心編制固定操作流程。在實施詐騙活動前,犯罪分子都會事先收集受害人的姓名、電話等信息資料。同時,騙子們分工明確,一般以3-5人為一個小團伙,專人負責打電話,專人負責詐騙賬號管理,專人負責現金的提取。每次詐騙數額在幾千元至萬元之間。如有群眾接到這類電話,請一定要核實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話,以免不法之徒利用您對身邊人的感情,實施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