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今日開始環評公示。記者了解到,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目的在于從環境保護角度對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進行分析,確保軌道交通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協調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統一的目的。
三條線路中有兩個換乘站 分別為濟南西站、西周家莊站
隨著環評公示,我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也浮出水面。兩縱一橫總長度為98千米的三條線路,既貫穿了我市濟南西站、濟南站、長途汽車站、國際機場等幾大交通樞紐,又連接西部新區、東部新區、老城區等幾大城市片區。
具體來看,R1線為南北縱向,其站點從北向南依次為:于家莊北—濟南西—大楊莊—王府莊—趙營—長清大學城—園博園—前大彥—池東,共9個站點。
R2線為東西橫向,其站點從西向東依次為:小高莊—于家莊—濟南西—文化中心—西二環—緯十二路—濟南站—歷山路—南全福莊—西周家莊—工業北路—韓倉—郭店,共13個站點。
R3線為南北縱向,其站點從南向北依次為:龍洞—孟家莊—龍奧—奧體中心西—丁家東—盛福莊—西周家莊—工業北路—王舍人—裴家營—新東站—灘頭—川流—遙墻機場,共14個站點。
值得注意的是,三條線路中有兩個換乘站點,分別為R1線與R2線之間的濟南西站,R2線與R3線之間的西周家莊站。其中,R2線充分發揮了利用既有鐵路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思路,利用了閑置的五七鐵路專用線和既有膠濟鐵路走廊,既可以減少對現有公共資源的占用,又能夠降低投資。
充分考慮對泉水影響 主要以地面線路為主
此前,我市軌道交通建設對泉水的影響研究已經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記者了解到,研究報告在探明我市地下水分類和泉水成因的基礎上,劃定泉水保護敏感區具體范圍為經十路以北、明湖路以南、歷山路以西、順河高架路以東的區域。軌道交通地下工程一般深埋在15米以內,而泉水保護敏感區以外石灰巖埋深均在15米以下,因此我市絕大部分地區和路段可修建地下軌道交通。
從目前三條線路來看,其規劃充分考慮到軌道交通建設對泉水的影響。雖然三條線都采用下穿敷設與地上敷設相結合的方式,但除了軌道R3線在龍洞至濟南市新東站主要以地下為主以外,其余兩條軌道線路則主要是以地面線路為主。
其中,R1線從北部起點于家莊北至王府莊路段采用下穿敷設方式,其余線路采用地上敷設方式;R2線從西部起點小高莊至二環西路、緯十二路至生產路路線,采用局部下穿敷設方式,其余線路采用地上敷設方式;R3線從南部起點龍洞至新東站采用下穿敷設方式,新東站至機場采用地上敷設方式。
特別是貫穿老城區的R2線,從二環西路向東一直到終點,利用既有鐵路建設,全部為地面線路。不僅如此,在R1線玉符河一帶,自王府莊站開始向南一直到終點,也采用地上敷設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保護我市的水源地。
對規劃進行環境優化達到多種效益統一結合
據悉,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環評報告是國家發改委審批之前的要求,環評報告完成后,要上報環保部,通過審查后,可以作為軌道交通規劃優化調整和實施的依據。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城市軌道交通》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依據,主要為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國家與地方環境保護相關標準、行業規范、城市規劃相關資料、建設項目工程資料,以及軌道交通線網或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相關資料。
在評價內容上,包括建設期和運營期,并覆蓋施工與運營的全部過程、范圍和活動。建設期包括施工準備及施工期;運營期包括運營初期、近期和遠期。軌道交通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大致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城市生態和社會經濟的影響,二是對沿線區域聲、振動、電磁、地表水、地下水等環境要素的影響。
此次我市委托的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大型綜合甲級勘察設計企業,也是全國首批獲得“工程設計綜合資質甲級”的企業,自1992年以來始終位于全國勘察設計綜合百強單位排名前列。
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曾經在2009年為貴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做過環評。在其《貴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指出環評工作主要是分析建設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的協調性和相容性,分析規劃實施的環境資源承載能力,以及規劃的外部環境制約因素,對規劃的總體布局、建設規模、實施方案進行環境優化,確保軌道交通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此外,還從環境保護角度論證規劃的可行性,為規劃實施中的環境保護工作提出指導性的意見,為決策提供依據,為規劃實施階段的項目環評提供技術指南,協調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統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