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拔548.7米,這個數字代表了一個濟南72名泉的紀錄,即海拔最高的名泉所在高度,這處名泉就是著名的斗母泉。
記者近日與市名泉辦的工作人員“爬上”斗母泉村,探尋濟南海拔第一高的斗母泉。
據資料記載,斗母泉位于斗母泉村一處山崖畔,始建于清代,康熙十五年重修。因水流量大,又稱“大泉”。明代崇禎和清代乾隆《歷城縣志》、道光《濟南府志》均有記載,清代《七十二泉記》中稱“竇姑泉”,還有一種說法是泉水因臨近斗母宮而得名。其周圍共有白花泉、南圈泉、南嶺泉、西坡南泉、西坡北泉、邊莊北泉、邊莊南泉、邊莊西泉、邊莊東泉、小泉、寄寶一泉、寄寶二泉、寄寶三泉等大小13處泉水,形成了斗母泉群。
由于地勢逾高,泉水逾洌,斗母泉的水質在濟南諸泉中首屈一指,不僅甘甜可口,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說飲此泉水治病保健,長期以來,斗母泉百米之內無蟲蚊,青蛙也不鳴叫。附近村民至今生活用水仍靠此水,也有不少濟南市民專程前來取水,甚至有幾百里外的德州市民專程趕來品嘗。而自行車友最喜歡在此飽飲甘泉之后再上路,他們說斗母泉遠離污染,周圍空氣清新,是濟南周邊自行車愛好者的聚集地。
走近泉池,迎面一座修葺一新的屏障,青綠色的琉璃瓦、淡墨色的青磚,正中鐫刻著“斗母泉”和簡單的說明。其下一股水流從長長伸出的龍首中噴瀉而出,灑在泉池里,激起朵朵雪白的浪花。名泉辦工作人員說,現在正值枯水季,水量小了一些。要是到七八月來,就會看到三股泉水競相噴涌。池水如果過盛,就會經池壁隙溢出,通過路邊的小溪,緩緩流下山。
斗母泉還有趵突泉“晴雨表”之稱,當其噴涌量達到盛水期七成時,趵突泉就必然噴涌。
記者看到,泉后有兩株獨特的古樹。據介紹,其中一株為濟南現存的唯一一棵車梁木,一株為濟南最粗的刺楸,兩樹相鄰且連根同生。遺憾的是,在幾年前的一次雷擊中,車梁木失火干枯,即便如此,樹干也需兩人合抱,可以想象當年的偉岸;不遠處的刺楸高達十幾米,枝繁葉茂。兩顆古樹500年來一直守護著斗母泉,即便干枯亦不曾倒下。
離泉水不遠有一座斗母宮,該殿建于清代以前,院前屏風刻著清代同治年間碑文:“昔有斗母廟一處山泉一眼”,周圍村落均以此劃分地界,“勒碑于斗母泉”。繞過屏風,進入大殿,青磚黑瓦,飛拱挑檐,供奉著王母圣像。海拔最高,古寺、古樹相伴,加上周圍草木豐茂,風聲裹挾著鳥啼縈繞在山間,斗母泉讓人流連忘返。
相關報道:濟南公租 房申請6月底結束 單身職工可申成套房
濟南城鄉幼兒園結對子 農村娃可聽城里老師課
濟南小伙因情所困要跳樓 民警淋雨兩 小時將其勸下
濟南北園大街一小區居民入住半年電梯故障頻發
濟南32對新人雨中舉行集體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