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報記者 藍娜娜 片/本報記者 張曉鵬
實力弱大訂單不敢接,有訂單缺人手接不了……為破解青島軟件企業發展難題,24日,島城首個軟件企業發展聯盟成立,今后將通過合作發展模式實現共贏。因規模小、創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問題,青島軟件行業總體實力較弱,躋身“軟件強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狀 軟件企業成立聯盟,抱團求發展
24日,青島市首個軟件企業發展聯盟在市北區正式成立,聯盟由島城近70家軟件和信息服務領域的中高端企業組成,其中20多家集中在市北區。今后,聯盟企業將以研發人力資源互補、市場營銷資源互助、產業信息資源共享為發展模式,抱團對外承接大型軟件業務訂單,在合作共享中實現共贏發展。
青島橋通物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由于前期研發軟件產品耗時久,第一筆訂單是去年9月拿到的。“我們精通通訊、物聯網領域,研發的產品基本屬于行業軟件,而非通用軟件,這在專業性上更強。有了這個聯盟,以后只要有訂單,我們都敢接下來,碰上不擅長的領域就找聯盟中的其他企業合作完成。”該公司負責人張云超說。
活動現場,西安交通大學成為首個與青島市軟件企業發展聯盟簽約的高校,今后該大學將在青島設立研究院,實現軟件行業人才對接;簡伯特青島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成為首個與青島市軟件企業發展聯盟進行市場合作的企業,今后將在IT服務外包領域提供技術支持。
調查 規模小創新弱,軟件業發展問題多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青島市通過認定的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企業407家,累計登記軟件產品1553件。“認定的企業要滿足銷售相關的軟件業務收入達到總銷售收入40%以上的要求,青島被認定的407家中,目前也就300多家是比較活躍的企業,從數量上來說還是太少了。”青島市經信委軟件與信息服務處陳處長說,雖然在青島還存在一些未被認定卻具有從事軟件業務能力的企業,但從總體規模上來講,還是不足。
據悉,正因為青島軟件企業的產業集聚度不高,如今許多軟件人才都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軟件產業中心集聚,導致青島軟件企業普遍面臨高端人才缺乏的問題,這也進而制約了青島軟件研發能力的提高。青島市經信委副主任王敬元介紹,2012年,青島市軟件業務收入530.16億元,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第9。但是,軟件行業研發收入僅為60億元,僅占全年青島市軟件業務收入近12%。據悉,目前,島城407家被認定的軟件企業中,真正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不足三分之一。
青島軟件龍頭企業的匱乏,也使得整個軟件行業缺乏“領頭羊”的引導。2012年,青島軟件業務收入過5000萬元的企業31家,軟件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22家,入選全國軟件業務百強企業僅有兩家。“青島要想打造成國家軟件中心城市,按照要求全年的軟件業務收入至少達到1250萬億元,按目前的情況,還差一半。”陳處長說。
舉措 避同質化競爭,鼓勵政策獎勵
目前,青島主要有兩大軟件企業集聚地,其中老牌軟件基地——市南軟件園約有百家左右的軟件企業集聚發展,而位于黃島區的青島信息谷是目前青島重點打造的軟件企業基地。
“現在青島的軟件行業要發展,就要想辦法提高增量,更多地吸引外地和國外的軟件企業落戶青島,形成集聚效應。”陳處長說,以2011年在黃島區“青島信息谷”引進的一家深圳擬上市公司為例,該公司主要從事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的研發,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65%至70%。今后,青島的軟件市場發展就是要在更多具有實力的骨干軟件企業帶動輻射下,形成抱團式發展。
王敬元稱,在軟件企業集聚發展過程中,計劃實行上下游產業分工合作,避免同質化競爭。
據了解,今后,青島市還將通過一系列扶持和獎勵政策,鼓勵軟件企業做大做強。對軟件業務收入新達到5000萬元的企業,將給予該企業管理團隊50萬元獎勵;對于軟件業務收入新達到過億元的企業,將給予企業管理團隊100萬元的獎勵。同時出臺各種針對小微企業的優惠扶持政策,讓眾多小規模軟件企業得到有利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