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4月22日訊(記者 蔡曉彤)山東省財政將安排120萬“齊魯和諧使者”人才建設專項經費,近百名突出的社會服務工作者在管理期間每人每月可享受到1000元省政府津貼。4月22日上午,山東省政協社會和法治委員會就全省社會組織管理創新和發揮作用情況調研召開座談會,邀請省委組織部、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編辦等部門負責人到會與委員進行交流。
山東省民政廳副廳長李光杰介紹,截至2013年底,山東省、市、縣三級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全省社會組織總量為38976個,其中社會團體17807個,民辦非企業單位21083個,基金會86個。省民政廳負責登記管理的社會組織有1750個,其中社會團體907個,民辦非企業單位757個,基金會86個。
2013年,省財政安排200萬元支持社會組織發展和參與社會服務,省民政廳組織實施了10個試點項目。濟南、泰安等地出臺了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政策,利用財政或福利公益金開展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試點。青島、日照、泰安、濟南等地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創業園、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在人才培訓、辦公場所、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為進一步深化改革、簡政放權,我省從今年2月份起取消全省性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設立、變更、撤銷登記。全省各級有序推進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行業協商會等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和法律、宗教等三類社會組織雙重管理的新型登記管理體制已基本確立。
省財政廳推行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據初步統計,今年僅省級各部門預算就安排購買服務經費5億元(不含交通費)。另外繼續深入開展非營利社會組織免稅、公益性捐贈前扣除等資格認定工作,及時向社會公布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名單,切實保障社會組織依法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政府減少直接注資,逐步加大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社會組織孵化器等扶持性投入。
為支持社會組織人才建設,省財政廳表示今年開始,省財政設立“齊魯和諧使者”人才建設專項經費,從基層一線城鄉社區、社會服務類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中,選拔貢獻突出的社會服務工作者,每2年選拔1次,獲獎者在管理期間(4年)每人每月可享受省政府津貼1000元。今年省財政安排120萬元,擬評選不超過100名“齊魯和諧使者”。
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栗甲在會議上表示,目前我省社會組織一直保持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結構不斷優化,種類更加豐富,質量穩步提高,已經深入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交往等各個領域,在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推進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正確處理政府和社會關系,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以改革的精神,用法治的辦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促進社會組織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進一步健全管理體制、工作機制,發揮社會組織植根基層、貫通社會、聯系群眾的特點和優點,實現協調社會利益、增進社會福祉、化解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加強社會治理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