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5月9日訊 這是一個發生在廉租房里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生活都很困難,但是在這種困難的環境中,沒有改變故事主人公李德蓮善良的心。搬入這個廉租房后,她承擔起了照顧顧克森老人的任務,一干就是將近三年。
本報記者劉雅菲實習生陳琳
一天三頓飯都是她給做
天成新居是一處廉租房小區,46歲的李德蓮用輪椅推著69歲的顧克森散步,路過的人問老人:“大爺,這是誰推著你呀?”老人用不太清晰的語言回答:“我閨女”!
其實,被稱為閨女的李德蓮跟顧克森只是鄰居,顧克森住在天成新居一號樓一單元,李德蓮住在三單元,他倆是搬到這處廉租房后才認識的。
顧克森患糖尿病已經二十多年了,兩年前得了中風。他早年離婚,唯一一個兒子不和他一起生活,低保和兄弟姐妹偶爾的接濟是他僅有的生活來源。
每天,李德蓮都會抽出時間來照顧顧克森,幫他打掃衛生,顧克森的一日三餐有的時候是她在家做好送過來,有的時候直接來到顧克森家給他做。顧克森家中的馬桶壞了,燈不亮了,李德蓮就叫來愛人給他修,藥沒有了也都是李德蓮去給他買。只要顧克森的身體允許,李德蓮還會推他到外面曬曬太陽透透風。
“她這個人太善良了,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就跟親閨女一樣。”盡管中風后,顧克森說話不清楚,但他還是盡力地向記者表達著對李德蓮的感激。
領了倆月“工資” 義務照顧兩年多
李德蓮的生活也不寬裕,2005年下崗后就和丈夫靠打零工養家。李德蓮在濟南沒有自己的房子,2011年8月搬到天成新居之前,李德蓮前后搬過11次家。
經小區物業人員介紹,李德蓮開始照顧顧克森,當時說好每天工作一小時20塊錢,“一開始他還能給我發工資,兩個月之后就開始給我打欠條,”李德蓮笑著說,“那些欠條后來都讓我撕了,他哪有錢呀。”顧克森因為患糖尿病,每個月光吃藥就得四五百元,低保的錢全都花在吃藥上。“他姐姐偶爾給他寄點零花錢,他就給我三百二百的,不過給不給錢真的無所謂。”顧克森在一邊說:“現在找個家政工,一個月至少也得兩千元,我給她這幾百塊錢算什么。”
雖然領不到約定的工資,但李德蓮對顧克森的照顧沒有減少,每天用在照顧顧克森的時間最少也得兩三個小時,“我因為照顧他,哪都去不了,就找了個幫人接孩子的活,貼補家用,這樣兩不耽誤。”
“說什么的都有,不少人都說我圖他的錢”,李德蓮看了看身邊的顧克森,“他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我照顧他就是憑著良心,誰都有老了的一天,誰家里也都有老人,他拿我當閨女看,我也拿他當我自己家的老人一樣照顧。”
組織小區居民幫助小區更多老人
一開始,李德蓮的丈夫并不支持她,“他(顧克森)動不動就摔倒,我老公擔心要是哪天摔倒了,我要承擔責任。”可是丈夫的反對沒有動搖李德蓮照顧老人的決心,漸漸的,在她的影響下,丈夫也加入了照顧顧克森的行列,李德蓮沒空的時候,丈夫也會來看看老人,給他做飯。
“我還是愛心志愿者!”說起這個稱呼,李德蓮一臉的驕傲,“平時我經常參加居委會組織的活動。”在采訪過程中,顧克森家又來了另外一個鄰居楊德文,李德蓮說,下一步他要和楊德文合作,爭取再拉上幾個人,幫助小區里更多的老人:“我們打算統計一下小區里的孤寡老人,平時沒事去敲敲他們的門,看看有什么需要幫助的,給他們買個菜打掃個衛生什么的。”
李德蓮的善良一直感染著顧克森,顧克森也想回饋社會:“我要捐獻遺體!”顧克森說:“紅十字會、民政那邊我都已經聯系過了,我住院以后就可以簽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