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省城花園路洪家樓公交候車亭轟然倒塌造成五人受傷,令人心驚。昨天,記者了解到,受傷最重的那名女生傷情趨于穩定,目前只有公交部門派出人員在與家屬接洽,責任單位仍然未明。濟南市城管局相關部門稱,經查其未曾審批過此候車亭的廣告發布單位。目前,城管部門正查找責任單位,確定后將及時公布。依照濟南市有關規定,候車亭的設置單位,應及時維修、更換破損設施。有市民建言,不能有收益時大家都盯著,出事后卻沒人“認領”,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監管。而也有廣告從業者建議設立行業標準,規范候車亭的運營、維護,就像下水井蓋上登名字一樣,讓責任單位也登上候車亭“一目了然”。本版文/圖 記者 鄭芷南 李林超

城管部門稱涉事候車亭廣告未曾報備
按照《濟南市城市市容管理條例》,“城市道路上設置的候車亭(廊)等設施,應保持完好、整潔;對陳舊、破損的設施,設置單位應及時清洗、粉刷、維修或更換。”該條例還規定,市城管局負責統一管理工作。區城管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轄區城市市容的具體管理工作。
有市民認為,城管部門每天進行路面巡查,為何查找不到涉事崗亭的產權和運營方?昨天上午,歷城區城管部門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其了解,砸傷行人的公交崗亭,可能是相關單位轉租出去用于廣告招商的。
而對于該候車亭,該工作人員介紹,區城管局無論是在廣告位的招商還是日常維護上,沒有相應的監管權限。“像大型廣告牌以及招商性質的廣告牌,都由市城管局的相關部門負責,我們只是對轄區一些落地廣告牌及門頭牌匾進行管理。”昨天下午,濟南市城管局執法局廣告與夜景亮化管理處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按規定,候車亭上的戶外廣告均需申請批準,但現在檢查發現此處候車亭的廣告單位未曾申請過。目前,我們也在查找責任單位,確定后及時向社會公布。”
該工作人員留下了本報記者聯系方式,稱有結果將電話告知。不過,至晚間9點,未獲得相關消息。記者自下午5點多至晚間多次撥打辦公電話,也沒人接聽。
產權多頭 街道辦管委會都能蓋候車亭
記者發現,目前省城的公交候車亭產權多頭,有的街道辦、管委會都可建候車亭,而其中廣告運營的收益是驅使力。
濟南公交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省城有3000多個公交站點,其中多建有成組的候車亭,有的三五個,還有數量更多的單個候車亭。
作為能發布戶外廣告的載體,候車亭近些年來一直是香餑餑。濟南市政府也曾公開招標,對外建設公交候車亭。濟南公交部門稱掌握其中一半的候車亭,但北園大街、經一路、明湖路、花園路這些路段的則不屬于公交公司,由相關部門和廣告公司負責。
記者調查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公交候車亭不知其“底細”。有知情人士稱,目前站點的選擇上,一般是規劃、公交、城建等單位和部門協調設立,但在具體的建設上,則不知由哪個單位具體負責。“現在省城的候車亭,有的是公交公司建的,有的是廣告公司拿到運營權后自己建的,還有的是相關部門建起來由一些廣告公司經營的。據了解,有些道路的公交站點的候車亭,產權就是歸屬街道辦事處或者管委會所有的。”該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濟南市公交站點的建設尚且沒有統一的地方標準或者行業標準。濟南市公交公司企業發展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交部門也正在研究制定站點設置的統一行業標準,“但是我們自己的標準也只能規范我們公交公司自己所有的候車亭。”
受經營收益驅使 候車亭廣告有的層層外包
記者在省城多條路段走訪時發現,在不同的路段,公交候車亭的設置也是各有特色。在濟濼路長途汽車站南區,兩側的公交候車亭與6日發生倒塌的洪家樓公交候車亭樣式相同,每個候車亭的長度約3米,因為設置時間較長,不少候車亭的頂部已生銹。附近的一位商戶告訴記者,該路段的公交候車亭頂部,去年夏天曾被大風吹壞,直到前段時間才剛修好,不過至于是哪個部門負責修繕的公交候車亭,該商戶則表示并不清楚。在經十一路這條支路上記者看到,一處人流量較小的公交站點有六七個候車亭,每個亭子都刊登著巨幅廣告。
多年從事戶外廣告的劉先生(化名)告訴記者,目前像候車亭、公交車體等戶外廣告還是比較受寵的廣告載體。
據其介紹,一處公交車站往往有三到五個候車亭。除了被買斷的候車亭,還有很多廣告運營單位從產權方手中租亭子,這就需要每年繳納租賃費,而濟南每個候車亭的每年租賃費往往在5000元以上。“一處站點有多個候車亭,往往就是上萬元。”此外,候車亭廣告也存在層層外包情況,目前省城從事此業務的廣告公司為數不少。
記者曾以刊登廣告為名聯系到一家候車亭廣告的運營公司,該公司稱他們的廣告價格為每個候車亭每月平均5000元,“這是電話問詢價格,將來正式簽訂合同,價格肯定會低一些”。
公交部門稱 車沒撞到亭子
事發當天和前一天,濟南陣風等級達到八級,有市民質疑,候車亭的突然倒塌是否和大風天氣有關。不過,濟南公交總公司有關人士稱,他們自建的公交崗亭有一定的技術標準,要求能抗十級風等。
有市民懷疑,候車亭的倒塌有可能是公交車撞到了候車亭頂棚所致,但公交部門對于此說法予以否認。“在候車亭建設過程中,我們公交部門自己的候車亭一般是要求頂棚的外沿在路沿以內50厘米左右。要是條件不允許,也不能超過路沿。但事發的這個候車亭頂棚的外沿,就超過了路沿,伸了出來。”公交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解釋,“但我們的公交車也沒撞到候車亭的頂棚。”
醫療費都是 自己墊付的
昨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找到了5月7日在花園路洪家樓站等候公交車時,被突然倒塌的候車亭砸傷的20歲左右女生小張。
事故發生后,站在倒塌的候車亭最東側的小張,被砸傷頭部。多名好心市民一起抬起了壓在小張身上的鋼管、玻璃,將其救出,她在醫院急診室內昏迷許久。
昨天早上,當記者再次來到醫院看望小張時,她仍在急診室內觀察治療。在醫院,記者也見到了她的母親,母親是聞訊從青島趕來的,說起傷情淚眼婆娑,“誰想到會發生這種事,孩子好好地在等車,就被砸了,現在我們也不知道該找誰負這個責任。”
記者了解到,目前小張已逐漸恢復意識,能與家人正常交流。昨天早上,醫生對小張的頭部進行了核磁共振檢查,對砸傷的口腔部位也做了拍片檢查,“牙齒不能咬硬東西,頭部檢查結果還沒出來”。
小張的姐姐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只有公交部門的工作人員前來與傷者家屬接洽。
目前,家屬對傷者的治療費用仍有后顧之憂,“現在,我們得到的信息是候車亭不是公交公司的,公交公司的人說,倒塌也不是公交車撞的。”“現在,我就希望孩子不要留下什么后遺癥,能趕緊康復。”小張的母親告訴記者。
對于事故的后續處理,小張的表姐陳女士表示擔憂,她告訴記者,現在小張的醫療費都是自己墊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