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拓展新型城鎮化 山東省新增近2萬畝建設用地

安丘青龍山及周邊曾是低丘緩坡未利用地,廢棄采石坑滿目瘡痍。今天,記者在這里看到,不毛之地上齊魯酒地文化創意產業園拔地而起。這項工程由山東景芝酒業集團投資60億元建設,節省常規建設用地2115畝。
今天,全省國土資源規劃工作暨節地挖潛三項試點現場會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我省已批復的試點項目區通過未利用地開發,開拓出建設用地規模近2萬畝。
“濰坊這幾地的經驗說明,低丘緩坡未利用地開發不是破壞,而是極大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說。
2012年,國土資源部批準我省東營、濱州和昌樂、青州、安丘、沂水、沂南、莒南,開展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合計總規模15萬畝,每年可開發利用規模3萬畝。“目前,已批復的試點項目區建設用地規模近2萬畝,引進項目163個,投資587.23億元。”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宇向東說,這樣既有效減少了對城市周邊和平原區優質耕地的占用,又拓展了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的新空間。
據調查,我省有工礦廢棄地56.64萬畝,可復墾成耕地的有52.79萬畝。年初,國土資源部將我省納入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我省推薦了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沂蒙革命老區等4個試點項目區,總規模4.59萬畝,待國土資源部批復實施。
截至目前,全省有120多個縣(市、區)實施了1457個增減掛鉤試點項目,共復墾耕地30.34萬畝,籌措資金558.17億元(其中土地增值收益488.71億元),新建村莊、社區1914個,新建農民住宅5903萬平方米,安置農民44.84萬戶。增減掛鉤后,我省使用節余建設用地指標20.35萬畝,新建各類項目2451個,總投資1073億元。
宇向東說,各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地制宜地探索出小城鎮聚集型、中心社區集中型、異地遷建型、就地改造型、村企聯合型等不同運作模式。通過城鄉建設用地“一騰一挪、一增一減”,既堅守了耕地紅線,促進了節約集約用地,又顯現了農村土地的市場價值,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實現了一舉多贏。
與2012年的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結果相比,目前全省建設用地規劃預留總規模僅剩余44.5萬畝,有10個市、74個縣(市、區)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已超過規劃目標。我省基本農田保護率已達90%,建設用地布局調整避讓基本農田的難度增大。全省通過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土地開發可補充耕地潛力只有200多萬畝。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劉儉樸認為,全省實現占補平衡的難度加大,在新階段,必須走節地挖潛之路,提升土地承載力,以較少的土地消耗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