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年來的“公考熱”中可以看出公務員依然人們心中的“鐵飯碗”,“死也要死在編制里”直視公務員體制之殤。然而聘任制的出臺或許會改變這種“鐵飯碗”的格局,引入聘任制公務員的“鯰魚效應”,必然使公務員整體思想上增加憂患意識,工作上更加積極主動,務實求進。這對改變公務員隊伍中存在慵懶撒等問題,改變一考定終身的陋習無疑使有著極大的積極意義的。[詳情] 公務員實行聘任制,有利于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這也打破了舊有用人體制,激活了政府選人用人的機制。聘任制的公務員與企業員工一樣與用人單位簽定合同,按照合同,雙方都有權解除合同,增加了政府用人的靈活性,有利于大大激活公務員的積極性、提升公務員的工作效率。[詳情]
網上曾爆出新聞:“深圳試點公務員分類改革后的幾年內,深圳4萬多名公務員中聘任制超過了3200名,但無一人被解聘。”有不少網友認為,公務員考核成為一種流于形式的“過場”,更有甚者,認為聘任制公務員就是變相高薪“鐵飯碗”。對于此,義烏方面解釋:不太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們"試水"聘任制公務員,其實是對現有公務員隊伍的補充,直白地說,就是這些人才在現有招考模式下是無法招到的”。 中山大學政府和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郭巍青表示,激發公務員內生活力,提升公務員工作效率,破解“只進不出”的怪圈,引入淘汰制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否則,改革對整個公務員系統就不會產生實質性改變。“特別是窗口服務單位,更應加大被服務群眾的考核權重才能增加公務員的壓力。”中山大學政府和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陳天祥建議,引進獨立的民意調查機構等第三方評價機制,才能客觀、公正評價公務員專業化水平。[詳情]
這個群體不光是公務員隊伍,還包括大量財政全供事業單位人員。鐵飯碗本身不是什么毛病,問題的關鍵是要管住端鐵碗的,要兢兢業業地為人民服務。公眾有意見的真正原因是公職人員的服務質量,而與鐵飯碗沒有內在的必然聯系。解決問題的核心在于考核的體制機制要科學管用,而不在于把委任、考錄改為招聘。西方的文官制度,不就是鐵飯碗嗎?并未過多遭人指責。[詳情] 聘任制公務員是現行公務員制度的一種補充,要辦好這件好事,必須要有科學、嚴格的管理,否則花了大價錢,辦了平常事,就會得不償失。管理科學、嚴格,不僅指薪酬福利等激勵機制要科學、嚴格,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好的考核機制。考核要嚴,聘任制公務員占用了行政編制,但沒有正處、副處之類的行政級別,因此就要按照聘任制公務員的特殊要求,制定出不同于一般公務員的考核標準,科學合理地進行考核。[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