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是我國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又稱東岳,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泰山位于山東省中部,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著名風景名勝有天燭峰、日觀峰、百丈崖、仙人橋、五大夫松、望人松、龍潭飛瀑、云橋飛瀑、三潭飛瀑等。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數千年來,先后有十二位 皇帝來泰山封禪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杜甫則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
著名景點
十八盤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余階。“緊十八”西崖有巨巖懸空, 側影似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盤巖層陡立,傾角70至80度。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00余級,為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云梯。
南天門
在山東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盤之盡處,舊稱三天門、天門關,海拔1460米,山于此為最危聳,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元中統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張志純創建。門為閣樓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額題“南天門”。紅墻點綴,黃色琉璃瓦蓋頂,氣勢雄偉。門側有楹聯曰“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元代杜仁杰曾撰刻《天門銘》記錄其事,銘日:“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刻石現仍在天門西側的石室內,保存完好。《泰山小史》也贊南天門“在十八盤上,高插霄漢,兩山對峙,萬初中鳥道百折,危級千盤。松聲云氣,迷離耳目衣袂之間。俯視下界則山伏若丘,河環如繃,天地空闊,無可名狀。”南天門是泰山的驕傲。南天門以上圍繞著泰山極頂的區域,被稱作岱頂景區,面積約1.6平方公里。岱頂海拔已高,由于氣壓、溫度諸因素的影響,景觀與山下迥然有別,堪稱奇妙,因此人們又稱岱頂為“妙區”。置身岱頂只覺日近云低,幾千年來人類社會不斷營構的“天府仙境”與大自然賦予的奇異景致交相輝映,使人感到虛幻飄渺,不知這里是人間天上,還是天上人間。
旭日東升
泰山日出是壯觀而動人心弦的,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志,隨著旭日發出的第一縷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從而使東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漸轉為魚肚白、紅色,直至耀眼的金黃,噴射出萬道霞光,最后,一輪火球躍出水面,騰空而起,整個過程象一個技藝高超的魔術師,在瞬息間變幻出千萬種多姿多彩的畫面,令人嘆為觀止。岱頂觀日歷來為游人所向往,也使許多文人墨客為之高歌。
東岳祖庭-岱廟
華夏名山第一廟,東岳廟祖庭--岱廟。
岱廟始建于秦漢之時,宋朝時擴修,是歷代帝王的泰山行宮。
歷代帝王登封泰山先要在山下岱廟內舉行大典,然后登山。
門票25元。著名帝王宮城式祠廟建筑,泰安市正中心,北望泰山。岱廟占地近10萬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存文物一級品數量在全國2000余座博物館中居第6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