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這里才會深深感受到,咱青島這片土地全貌原來長這個樣!12月25日,青島市規劃展覽館向媒體開放,記者有幸先睹為快。這個用爛尾工程改造的規劃館,用高端的設備展示了青島的規劃全景,而1:2750的模型將整個青島區域完全濃縮在其中,這在全國也是首創,而它的精細程度甚至能精確到市民家的樓座。29日該館將向市民免費開放,市民可以來找找自己的家在青島什么位置。
▲ 在聲光電配合下,巨型青島市規劃沙盤上 ,上演了一場城市變遷秀。
記者了解到,這項工程能建得如此漂亮實屬不易,因為它是在一項爛尾工程的基礎上建造起來的。該工程是原現代藝術中心項目,原有建筑2008年建成主體后,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投入使用。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經研究,決定將其改造成規劃展覽館。此舉實現了舊建筑改造利用,盤活了爛尾工程。
“整個展館改建工程分為6個階段,歷時一年時間才改造完畢。”據市規劃展覽館籌建人員滕紅軍介紹。
按照規劃展覽館的功能布局需要,原中心室外廣場改為封閉室內空間。“原建筑是面包圈的造型,中間是空著的,為了利用起來我們必須給加個頂。”滕紅軍介紹,中央大廳采用雙層網架結構,從原地下一層升起28根鋼柱以支撐屋架體系。為此,地下一層相關柱體需進行結構加固 。原環廊部分進深 20米增加為28.4米,中間大廳半徑縮短為31.6米。
為打造國內一流的規劃展覽館,市規劃局還組織學習借鑒了國內規劃展覽館的成功經驗,組織了布展方案公開征集,結合現代藝術中心原有建筑的實際,因地制宜確定了最優的設計方案,采用了最優質的施工材料和最先進的展示設計理念進行布展。
經過400多個日日夜夜的改建,昔日的爛尾工程終于再次被端上了市民的“餐桌”,成為島城又一對外展示窗口,也將會成為前海一線又一新景點。
延伸
原是爛尾工程改造四百多天
全景模型“秀”變遷
走進規劃展覽館,一幅巨大的沙畫浮雕映入眼簾,“這就是用我們青島海灘的沙子做的,有老城區,有東部城區,還有未來圖景。”沿著參觀長廊一路走,兩側是青島城市規劃的發展變遷,青島城市建設取得的諸多成就,“中國大陸第一個實施現代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近代中國第一個收回主權的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龍頭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生活在此,自豪感油然而生。
中間大廳原來是一個巨大的城市微縮模型 ,比籃球場還要大。“這可是全國第一個全市域規劃模型 ,首次采用1:2750的比例將所轄區市全域11282平方公里及約12000平方公里海域納入一個模型。”市規劃展覽館籌建人員滕紅軍說,這是她跟同事日夜加班向青島市民獻上的一份厚禮。
當然這個模型不僅僅是靜態的,它的背后有一塊巨大的LED屏幕,15分鐘的短片以城市規劃編制為脈絡,展示本市的城市空間格局演變 、新一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和城市總體規劃,而這就像一場聲光電配合的4D大片,配合影片的內容,模型不同區域的燈火閃爍,不同區塊還會自動升降,海岸線、山脈、島嶼,仿佛都會舞蹈一般,表演了一場青島規劃的變遷秀。
找找咱家周邊規劃
青島全景圖宏偉,細節做得也非常到位,在偌大的版圖上,香港中路上成排的高樓大廈,大沽河兩岸的棵棵綠樹,甚至鄉村城市的道路都清晰可辨。“當時安裝的時候是照著實際的圖來做的,市民一般是可以找到自己住的樓座的,市民來找找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對自己所處位置在青島的大區域里是什么概念有所了解,也就更加認識青島,了解青島,熱愛青島。”滕紅軍說。
不僅大圖做得好,近十個展示板塊,成百上千的展示板塊,對青島的規劃描述也非常詳細。在這里,“八大關、匯泉角、太平角歷史文化街區”被以1:320的比例微縮展示,甚至每一棟房子的窗戶都能很清楚地分辨;而花石樓、老市政府則用現代科技的方式分層展示,每個房間的布局都清晰可辨;還用現代化的聲光技術 ,讓天主教堂等青島的名片幻化成更加瑰麗的風景。
當然這里還是民生的展示平臺,住房建設板塊,青島現在和未來的舊房改造、保障房建設等項目幾乎都被涉及其中,“十二五”期間本市計劃對120個城中村實施改造,涉及居民約7.6萬戶,在這里都有展現。
現場還有兩排可以“翻動”的電子書,詳細介紹各個項目的情況,不妨來這里看看你家周圍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看看地鐵站長啥樣
來規劃館還能提前看看咱青島人朝思暮想能早日坐上的地鐵呢!在一張地下空間利用模型中,記者看到地下也呈現出立體結構,一列地鐵穿梭而過,地鐵周邊的地下區域被打造成商場、辦公場所、地下通道等功能區。在地鐵及周邊地下空間利用模型展示中看到,地鐵站的進出口和地鐵候車廳內設有的等待坐椅都赫然在目 ,未來的青島地鐵長啥樣一下子就展現出來了。
記者了解到,從2005年開始本市組織編制了《青島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首次將城市地下空間與城市防災、市政基礎設施、商業開發進行有機整合。隨后,又出臺一系列規劃引導城市地下空間的發展,指導地下空間開發建設。
逛累了,找個靠海的落地窗坐下歇息歇息,窗外山海相間的景色美不勝收,甚至能看到石老人。“我們充分利用濱海環境,將外環境的景色‘請’進來。”滕紅軍說。
參觀最后,是兩塊電子白板,市民可以在這里手寫留下自己的意見建議。而這里也將成為未來市規劃局對城市規劃建設公示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市民了解青島未來規劃的一個平臺。
由于部分工程正在施工,媒體開放日當天記者參觀的也只是一部分,例如外形像海螺的360度全景影院等,就等開放當日市民來體驗了。
29日起免費開放
青島規劃展覽館定于12月29日面向市民免費開放。規劃展覽館作為重要的公益性場館,將具備滿足多重社會需求的功能,是展示青島歷史、未來 、城鄉規劃建設成果的平臺;是宣傳城鄉規劃知識、增強市民自豪感的科普基地;是解讀青島的指南;是展現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推介城市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會客廳。
開館不請領導請市民
29日上午9時舉行開館儀式,此次開館儀式力求簡約、親民,不大張旗鼓、不鋪張浪費、不發請柬、不邀請上級領導參加,以廣大市民和一線建設人員參與為主。開館儀式當天將選定12位市民代表為開館儀式剪彩,同時誠邀廣大市民朋友前來參觀。
文/本報記者李曉哲 郝園園 圖/記者 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