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第一村”,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據傳為清代乾隆皇帝所題,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一座商業重鎮,并享有“旱碼頭”、“金周村”、“絲綢之鄉”之美譽。
周村在歷史上曾幾度輝煌,街市縱橫,店鋪林立,客商云集,市面繁榮。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直隸總督袁世凱奏請皇帝自行開埠后,一時“天下之貨聚焉”。當時最多的商號、作坊達到5000余家,成為名符其實的“旱碼頭”。據周村區委宣傳部的同志介紹,電視劇《大染坊》里的陳六子其原型就是周村人。在中國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經濟萌芽時期,周村曾一度位居山東四大商業中心(煙臺、膠州、濰坊、周村)之首。
周村大街

大街形成于宋元時期,明末清初最為繁盛。自絲市街至朔易門,全長1300多米。其中,從原北極閣到大街南端,是周村最繁華的地段,也是過去周村的商業中心。前期是陜西、山西商人的開拓階段,中間經過南方商人的加入,后期是以章丘舊軍孟氏為代表的山東民族工商業者的振興階段。
大染坊

漿染業在明末已是周村主要產業之一,至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周村已有漿坊40余家,染坊70余家。大染坊位于銀子市街90號,是創辦于清道光年間的東來生綢布莊的舊址,其經營模式與電視劇《大染坊》類似,業務主要是將收購來的絲綢、坯布進行整理染色加工,然后批發出去。清光緒年間,資金達三萬兩白銀,先后到濟南、天津、北京等地開設分號。抗日戰爭中停業。
魁星閣

魁星閣古廟群坐落于周村古商城南首,是一座保留有清代建筑風格的寺廟建筑,也是周村現存最完整的寺廟古建筑之一。一九九七年被公布為淄博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魁星閣古建筑群始建于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由碧霞元君殿、魁星閣、觀音殿三座不同宗教文化的大殿組成,佛、道、儒三教共處一地。主體建筑為魁星閣。魁星閣系三層高閣,聳立于涿河北岸,飛檐斗拱,靈氣沖霄,巍峨壯觀。檐下的望磚雕刻藝術,被古建專家們審定為省內最佳磚雕工藝品。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法等國考察團多次來此考察。魁星閣古廟群是研究明清時期齊地商業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建筑藝術等方面的珍貴實物資料。
千佛寺

千佛寺位于大街古商城北首,是周村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宗教古建筑群。千佛閣廟群原占地面積17560平方米,有寺廟、樓閣、宮殿27座,山陜會館、福建會館各一所,戲臺兩處,五、六十年代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現一期工程修復主要廟宇6座。千佛寺古廟群始建于唐朝,后歷代不斷擴建,清中期以后曾多次修葺。現內有千佛閣、關帝祠、三義殿、羅漢堂、彌勒殿、觀音殿等6座大殿組成。千佛閣是廟群內的主體建筑,創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2層10間,坐北朝南,石基磚身,雙椽飛檐,屋面鋪金黃色琉璃瓦,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閣內墻壁上的無數神龕中,塑有一座座形態各異的佛像,因數目眾多,故稱“千佛閣”。1947年2月,陳毅司令員曾住在千佛閣內,為周村歷史留下了難忘的一頁。千佛寺古廟群的保護與開發,對研究中國的古商業文化、宗教文化及魯中、魯北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楊家大院

2006年4月18日由中央電視臺獨家買斷,并投資1700萬元選址周村拍攝的電視劇《旱碼頭》悄悄開機,此劇在周村旱碼頭景區拍攝歷時4個月,其中大部分場景在根據劇情要求修建的楊家大院拍攝完成,此劇是繼《大染坊》之后又一部反映周村歷史、地方文化的電視連續劇,是作者陳杰先生最后一部嘔心瀝血巨制,該劇的故事背景基本在周村,“周村”二字自始至終貫穿全劇。主人公楊瑞清雖是舉人出身,但思想活躍,善于接受新鮮事物,對封建皇權深惡痛絕,他積極與外國商人接觸,給那個時代的周村帶來了許多先進的經商理念。在他的運作下,周村有了現代化的絲織設備,有了電燈,甚至先于北京有了電影放映。周村的近代史實際上就是近代中國的縮影。
周村古商城自助游攻略
門票:
周村古商城(旱碼頭)景區通票價格為60元/人,包括千佛寺10元/人,三益堂5元/人,民俗展覽館10元/人,狀元府10元/人,票號展覽館5元/人,楊家大院10元/人,大染坊10元/人,淄博藝術博物館25元/人,古街景區15元/人。
開放時間:8:30--17:00
交通:
自助線路:
景點距機場約75公里,車程約90分鐘;距火車站約4公里,車程約30分鐘;距汽車站約3公里,車程約5分鐘。
可在淄博市中心城區張店區乘坐96路公交車到周村長途汽車站,然后轉乘130路公交車或42路公交車,到周村大街站下車即可到達周村古商城。
自駕線路:
濟青高速--周村出口下南行--正陽路--周村區政務中心西行--新建路—周村古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