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鶴伴山位于鄒平縣與章丘市的交界處,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山,在一般的地圖上也很難找到。不過,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換句話說,許多山也就因為名聲不大,才讓你有許多驚喜和值得尋求的奧秘。12日,記者趕往鶴伴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尋找鬧市外的一分幽靜和清涼。
從鄒平縣城出發,汽車向南飛駛。隨著遠山的臨近,悠然的味道逐漸濃了起來,清幽在眼前彌漫成一道難得的風景。
到達西董鎮后,拐進通往山里的公路。路是沿著一條山溪而上,兩側是茂密的樹木,還有幾個小村莊。昨夜的一陣雨,讓這山溪豐盈了許多,河道里還能看出水流的痕跡。透過車窗子,一幅山澗人家的景象飄了進來。山溪里,光著屁股的孩童蹲在溪流間的石間,大概在捉魚。
盤山公路越走越人煙稀少,到達高大的牌坊,就是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入口。這座牌坊為漢白玉雕刻而成,四根柱子上共有99只仙鶴,這是鶴伴山的靈魂和象征。山里到處都是樹木,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達到97%,空氣清新,并且含氧量極高,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放眼四周,是滿目的綠色,每拐過一個山坳,都能看見姿態各異的“仙鶴”,據當地居民說,明清時期,山上有很多仙鶴,從而得名“鶴伴山”,后來這些珍貴的鳥兒慢慢絕跡了,現在山上的這些仙鶴都是人工雕塑。
一條山溪沿著山路延伸,當地人稱之為九瀑澗,從下而上有雙疊瀑、天門瀑、白龍瀑、雙潭瀑等大小九跌瀑布。這九跌瀑布因地就勢、天然而成,造型各異,大者聲若奔雷、轟鳴作響,小者巧如銀鏈,珠落玉盤,可稱得上是一瀑一景,各具情趣。一些游客忍不住去掬一捧清涼的澗水。
拐過一處山路時,陡然見一座小橋,上寫著“抗日橋”三個字。這里曾經是中華兒女抗擊倭寇的戰場。
繼續往上走,從幽靜的林陰下拾級而上,進入溝壑險峻、林密石奇的水簾洞。一進入山峪,就被一深谷阻攔,人稱百丈崖,一條白色瀑布從天而降,撞擊著兩邊巨大的黑石,瀑布落差近百米,水聲震天。
再走幾百米,有一天然石洞深藏壑底,洞前有一水潭,沿潭東一石砌狹路可側身進入洞中。此洞高8米,東西寬20余米,深10米,可同時容納百余人。洞上奔騰的泉水從陡峭的懸崖上飛流直下,流瀑就如一幅水簾,遮住洞口。洞前水潭系瀑布沖刷而成,水深一米、清澈見底,瀑布撞擊潭水,聲若雷鳴。濺起的白色飛沫,似云霧迷漫四周,站在潭邊,頓覺細雨蒙蒙、涼氣襲人。
站在鶴伴橋上,側耳,山里的風聲嘩動,讓你感受到大自然的安寧。靜謐的山上只有知了和鳥兒的聲音,正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境界。
半山腰上攔起了一潭清澈的湖水,潺潺的流過山谷,在這里還可以釣魚。穿行于郁郁蔥蔥的灌木中間,攀上山頂,居高臨下,整個山體此起彼伏,山巒像綠色海洋里的波濤。空氣則如從山溪里洗過一樣。站在山上,感覺人間很遠,煩躁和疲憊也不知哪去了,只剩下閑散的舒適。天空有鳥不時飛過,為這番景色點綴助興。
山上很靜,沒有嘈雜,只有布谷鳥的幾聲啼叫,讓寂靜在山谷間回蕩成一種安詳。側耳仔細聽,還有一點風聲,從山谷間經過。
走在山里,呼吸著芳草香,平靜如秋水。
鶴伴山路線指南
1.駕車游:從濟南市區進入濟青高速公路,從鄒平出口進入縣城,到達縣政府后,向南沿鄒鶴路抵西董鎮政府,然后按照路標南行5公里到達公園。
2.自助游:從濟南乘長途汽車至鄒平縣汽車站,下車后乘專線公交車(車票4元/人)到達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
門票價格:10元/人
文/本報記者趙國陸片/本報記者左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