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是指喜歡休閑,樂于休閑。玩好,是要玩的有品味,玩的有文化。”在今天下午舉行的山東省旅游局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旅游局局長于沖精彩回答了“文化強省看山東——第七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記者們有關山東休閑旅游的一系列提問。

休閑也是生產力,在休閑時間上做文章
“勞動是光榮的,休閑也光榮;勞動是生產力,休閑也是生產力。”于沖說,有人會把休閑與工作、勞動、和學習對立起來,認為休閑是一種奢侈。而山東在發展休閑產業方面也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讓大家正確地看待休閑的問題,逐步地學會休閑,使其成為老百姓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通過開展休閑匯,山東人民的休閑觀念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按一個人劃分,一天有1/3的時間在工作,1/3的時間在睡眠休息,剩下1/3時間就是閑暇時間可以用以休閑。與之相類似,一年中有45個雙休日以及兩個黃金周,加上帶薪休假,差不多也是1/3的時間可以用以休閑。”于沖表示,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這一年中的1/3休閑時間將會帶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而這也是山東在全國首推休閑旅游的出發點之一。
旅游與文化相結合 打造山東特色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缺少文化的旅游就缺少魅力,缺少旅游的文化就缺乏活力。”于沖說,旅游部門是一個典型的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山東的休閑文化、旅游文化就是把文化的建設和文化的元素都包括進來。山東在旅游和文化的結合上所推出的“好客山東”的標識,用將孔子名言中的“好客”這兩個字來詮釋文化的精髓,明確的體現出山東幾千年來歷史文化的沉淀,而“好客”這個品牌也很好的詮釋了旅游產業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本質,在全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針對文化所具有的地域性、唯一性特征,則要在旅游景觀、旅游項目的打造上,注重挖掘景區所的文化,使其具有唯一性 。“全國好看的地方有很多,人家為什么來山東?為什么來濟南?就是因為山東或者濟南都有著自己的文化特色產品,別的地方看不到,也代替不了。”
“好玩,是指喜歡休閑,樂于休閑。玩好,是要玩的有品味,玩的有文化。”于沖表示,山東的休閑匯就是要創造一個休閑的環境,通過休閑匯來傳播、弘揚、創新休閑活動,讓大家在休閑當中自己去體會,并從中得到收獲。
推出“城市即旅游”概念,完善旅游配套設施
針對今年的十一長假全國各地景區、娛樂休閑場人滿為患的現現象,于沖指出,像以前 “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旅游時代已成為過去。以觀光為主的景區旅游正在向城市旅游轉變,快旅游逐漸被品味型的慢旅游所代替,這就要求城市需要具備“吃、住、行、游、購、娛”這六大要素。對此山東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城市即旅游”的概念,要求宜居的城市必定是宜游的。
城市規劃建設不僅要給居民服務,也要為游客服務,于沖舉例說,山東的青島每年的游客量已經超出它常住人口的八倍以上。換言之,這個城市的800萬人口要為6000至7000多萬的游客服務。“這些年我們在機場、碼頭、車站包括度假游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總體上來看,還遠遠滿足不了人民群眾對旅游六要素的要求。這次山東省出臺的《休閑發展綱要》里面有相當一部分就涉及到解決吃住方面的內容。”
緊抓周末游,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
談到如何做到錯時出游,緩解黃金周各大景區擁擠的問題時,于沖表示,山東省看中的是一年中的45個雙休日,將周末作為山東旅游產品的重點,并打出“周末到山東,周周大不同”的牌子,通過周末旅游來改善黃金周擁堵的情況。
而在帶薪休假的問題上,則強調把是否落實帶薪休假納入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承擔社會責任考核的內容之中,來確保帶薪休假制度的有效落實。“每一個人都有選擇什么時候休假的權利,如果說帶薪休假能夠有效的得以落實,也能有效的避免了“黃金周”大家全部都去景區擠的情況。”
于沖進一步講,相對于春節黃金周大家都回家過年的習俗,真正的黃金周實際上只有“十一”一個。而“五一”期間又是一年當中踏青、春游的最好時期,如果 “五一”黃金周得以恢復的話,“十一”黃金周的壓力將會得到一定的緩解。“如果有三個黃金周,再加上周末,帶薪休假,我想目前的黃金周人滿為患的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