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易中天《讀城記》的開篇,是對休閑時代城市旅游的經典注腳。
這樣的城市,山東多嗎?論數量,我省有35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分布在17市,聚成全國最大的旅游城市集群。為此,從今年開始,我省將實施著名旅游城市戰略,爭取用5年的時間,引導城市由千城一面向一城一品回歸,帶動山東旅游整體實現國際級水平的大提升。
根據上述戰略,我省將在17市里選擇2-3個經濟發達、資源優勢突出、旅游基礎設施以及配套條件好的城市,創建國際著名旅游城市。同時,實施國內著名旅游城市發展戰略,鞏固提升35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發展水平。
“城市不僅要為居民服務,也要為游客服務”的理念,正得到各城市領導者的廣泛認同。去年,省旅游局聯合省質監局配套出臺一系列城市旅游基礎設施標準和服務標準,推動各地將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廁所、旅游道路交通標識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納入城市公共財政支出范圍給予保障,城市旅游功能不斷完善。目前,濟南、青島、煙臺、泰安、威海、濟寧、濰坊、臨沂已經開始建設或運營高標準的城市游客集散中心。
實現“快旅慢游”的國際化旅游,需要快速、便捷的大交通支撐。未來5年,我省將探索建立旅游、外事、航空等部門聯手開發市場,各級財政補貼航線的國際遠程航線開發模式,盡快開通濟南、青島兩大國際機場直航歐美的國際旅游航線,加密煙臺、威海的國內外航班。將臨沂、東營、濰坊、濟寧曲阜機場打造成旅游機場。加快推進濟南、泰安等5個高鐵沿線城市實現與城市公交的“零換乘”。青島、煙臺、威海郵輪碼頭建設提速,爭取相關支持政策,吸引國際郵輪停經我省主要海濱旅游城市,開通到大連、天津和韓國的海上快速通道。
有城市專家提出,創建著名旅游城市涉及城市發展戰略、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省旅游局表示,將出資幫助創建城市做好規劃,組織開展相關考察活動,積極幫助做好重大旅游項目的引進等工作。同時,針對城市不同情況,制定出臺相應的配套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國際著名旅游城市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