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縣鎮兩級著力培植大棗特色產業,加快生態旅游開發,葛石鎮棗林面積達到8萬畝,成齡棗樹80萬株,年產大棗3000多萬公斤,被國家林業部等命名為“大棗生產基地”、“中國名特優經濟林――大棗之鄉”。神童山風景區先后被命名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山東省森林公園、山東省地質公園、山東省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示范點,“十里梨花長廊、百世神童流芳、千年紫藤常青、萬畝棗林飄香”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山東寧陽梨花節、中華寧陽大棗文化節成為魯中地區極具影響的特色節慶活動,葛石鎮也被評為山東省旅游強鄉鎮、山東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首屆好客山東休閑匯最佳休閑鄉鎮等榮譽稱號。
三義棗,為三顆并排而生的棗樹,三樹樹齡均為數百年以上。因三樹并肩緊靠,樹根盤桓交錯,樹枝相互扶持,如三位手足情深的兄弟,不由讓人想起當年桃園結義、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的劉、關、張兄弟情義而得名。秋風突來,三樹搖搖擺擺,相互摩擦出嘰嘰嘎嘎之聲,仿佛劉、關、張醉酒當歌的豪邁情態。連理樹又名“夫妻樹”,是兩株相依而生的棗樹。據專家測定,兩樹都有數百年的樹齡。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據傳,熱戀中的情侶或者已婚的夫婦,只要摸連理樹許愿,他們的婚姻愛情就會天長地久。
觀光塔建在棗圓的東北部,塔高三層,通高13.9米,塔基長寬各5米,整體呈四方錐形。登上觀光塔,舉目遠眺,蟠龍山如矯龍在藍天瓊幕翻卷飛舞。神童峰亭亭玉立,青龍山、九山山連山,峰牽著峰,逶迤連綿,自北向南緩緩走來,奇峰聳峙,澗豁幽邃,蒼林古木,歷歷在目。目光下視,萬畝棗林金玉輝煌,秋風涌動,棗林翻動金浪此起彼伏,尤如金浪前涌后繼,推波逐瀾。細瞧塔下,老樹幼枝,紅棗串串,如珍珠線綴,似瑪瑙簇簇,金黃的葉片掖裹著紅棗,分外嬌俏妖嬈。
“棗花湖”北依神童山,南鄰郎山、東接大棗文化長廊,西連精品棗園,總面積12.4萬多平米。圣母獻棗群雕坐落在鳳光漪麗的棗花湖畔,群雕基座高1.6米,雕像高3.3米,取西王母壽誕之吉數,通高4.9米,寬2.6米,寓好事成雙,事事通達,至尊至高之理。大棗文化長廊,長30米,寬3.4米,向游人展現了寧陽大棗悠久燦爛的產業文化。
棗樹王是好運棗圓最年長的棗樹,樹干高1.8米,渾身疤結累累,傷痕錚嶸,但仍筆直如挺。棗樹王俗名“老爺樹”,意是它生長慢,結果晚。這當然是傳統一般的說法。現代科學用鉆孔法能十分準確地界定樹木的年齡。據鉆孔測定它的樹齡已1600年。它雖然蒼老千年,仍年年整樹滿掛,不管干旱,都有豐無欠,十分神奇。
棗樹王右領枝第三節如鳳凰坐窩,相傳明天順四年(公元1640)鳳凰山變成一色彩斑斕的鳳凰落在它上邊,棗農見了,以為神助,就給鳳凰燒香、擺供祈求保佑。打那以后,十里八鄉的無子者,在它枝上栓上紅布條,給它上供磕頭,許愿求子,它就能“棗生貴子”;有了孩子的到他跟前磕頭謝恩,在它枝上壓塊石頭,名曰“壓子”,孩子就能長命百歲,它又能“棗佑貴子”;高考的孩子常在它跟前燒香磕頭,往往能金榜題名,它會讓人們“棗升官”;商人也來給它磕頭晉供,圖“棗發財”、“發棗財”;體弱多病的人來求它保佑平安,健康長壽。如今八角石欄、十六盤磨棋與千年棗王共同營造出萬世滄桑、好事多磨、時來運轉、功德圓滿的意旨。